• 43阅读
  • 0回复

笑的难易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22
第8版()
专栏:

笑的难易及其他
方遒
读了燕山客同志的《盛世易逢开口笑》(载三月二十四日本版),感到论述实在,很有启发性。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值得大书特书的”那三次“开口笑”,即:粉碎“四人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更是概括得好,有见地。当然,一篇短文,有感而发,是大可不必求全的;但有一点,似乎还可以略做些补充。
那就是文章结语中和标题上的那个“易”字。
事情总是要一分为二的。同旧时代或林彪、江青之流横行时期相比,在当今盛世,逢上足以令人“开口笑”的大喜事,自然是“易”了;那么,为了跟前人“尘世难逢开口笑”对举而言,拈出个“易”字来,自然也是有根据的——但是,对这“易”字,又需要做点具体分析。质言之,就是:易而又难,易中有难。
且不说那三次“开口笑”中的第一次,需要做出多么严峻的决断,进行多么严密的部署;且不说第二次,需要在思想路线上,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做了怎样艰苦的理论准备;且不说这第三次,需要在组织问题等议题上进行怎样繁重的统筹工作;就拿为刘少奇同志彻底平反一事为例,长期以来,需要批驳多少谬说,矫正多少曲解,澄清多少糊涂观念呵。可见,人们欣逢这三次“开口笑”,确乎是易而又难,易中有难的。
更何况,这三次“笑”,也还只是开了个头儿。
这就让人想起了一句名言:“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记得那些年,不只一个骗子引用这话,用来攻击革命者,也借以表现自己的踌躇满志。曾几何时,那一张张忘乎所以的笑脸又跑到哪儿去了?而如果仅就这个历史性回合来看,党,人民,是笑在了最后,因而也是笑得最好的。不过,历史还要开步走。我们事业的庄严性,我们严肃的责任感,都要求更多地看看那个“易”中的“难”。前些天,一位中央负责同志就曾说,“我们的路途遥远,道路险恶”。其中的分量、情味,不是值得我们多加体会的么。
只有逢易而知难,居安而思危,那么,当今盛世才会锦上添花;将来,我们的子孙,在叩响共产主义门环的时刻,也才会真正地笑在最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