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革新传统年画的新尝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22
第8版()
专栏:

革新传统年画的新尝试
苏光
李玉滋、李文龙、尹向前、宁积贤的《贺老总说戏》,是继承晋南木版年画的传统技法,创作出来的一幅新年画。晋南木版年画产地分布很广,历史悠久,宋代的木版画“四美图”,画中有“平阳姬家刻”的字样,就是古代临汾刻版的标记。
晋南木版年画的研究工作,是在一九六一年开始的。当时晋南专区(今临汾、运城两个地区)的美术工作者,已经收集和整理了三百多种木版年画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资料大部当作“四旧”毁掉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将剩余的少许资料编印成册,也才有条件认真加以研究并开始创作。《贺老总说戏》,就是学习和运用这种传统推陈出新的新成果。
这幅画是根据贺龙同志一九四八年在“七月剧社”(山西梆子)和演职员谈戏的情节,作为创作题材的。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年月,贺老总十分重视戏剧的发展,经常到剧团同演职人员研讨剧本,指导排练。这些事迹,晋南的老戏剧工作者至今记忆犹新。在创作构思时,作者们对此加以讨论,把描绘的重点放在“说”字上。说什么呢?按当时经常上演的《逼上梁山》的剧情,把说的内容又放在了“逼”字上。贺老总坐在画面的正中,似在讲述我们革命者在某种意义上同样是“逼上梁山”的英雄。这样,就打下了人物塑造的思想基础。演员们虽然一面化装,一面聆听,但注意力又都集中在贺龙同志身上,构图多样统一,情节富有故事性。为了发挥晋南木版年画的传统特征,作者在造型和设色时,大胆地使用品色和注意线描的作用,力求对比强烈和热闹红火的民间艺术效果。
这幅年画也有它不足之处,从人物的塑造看,主要人物贺老总的形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整个效果看,色彩也显得不够明朗。因为尚属尝试,相信这些缺点是可以克服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