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注意解决化肥生产和使用中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23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注意解决化肥生产和使用中的问题
如何做到既提高化肥产品质量,又注重经济合理施肥?这是当前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国内外一些高产典型的农作物产量和施肥水平来看,要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必须在施足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化肥施用量,并做到科学施肥。而目前,我国化肥的生产和使用都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一、品种单一,质量差,价格高,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我国化肥基本上以氮素化肥为主,品种比较单一,磷肥量少,品位低。钾肥几乎是空白。氮、磷、钾肥的构成比例严重失调。氮肥中的易挥发损失的碳铵、氨水占百分之六十以上。不少工厂生产的化肥产品质量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碳铵含氮量一般不到百分之十六点五,含水量却超过百分之六点五。磷肥质量差,有的地方又不按质论价。另外,化肥在包装、运输、装卸、入库过程中损耗也很大。据计算,化肥的破包率大都达百分之二十左右,每年因此损耗的化肥约一百二十万吨左右,超过一个大型合成氨厂全年的产量。这不仅造成国家资财的浪费,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二、化肥施用方法不当,浪费惊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于地面撒施化肥。据科研部门测定,由于地面撒施,碳铵、氨水的利用率不到百分之三十,尿素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全国现有三千多万吨的碳铵,因施肥方法不当,每年至少损失六百万吨。
三、施肥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我国许多地方对土壤性质、肥力状况,还没有作过全面的普查,土壤底码不清。加上有些地方化肥生产布局不合理,化肥分配又不按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施用化肥谈不上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也无法根据土壤、作物、品种具体情况合理施用。土壤缺磷的地方,买不到磷肥,还一个劲地增施氮肥。土壤不缺钾的地方,却又调进钾肥,达不到增产的效果。
根据以上情况,我国目前除积极发展化肥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外,关键是要做到施肥经济合理,充分发挥现有化肥的增产效果。为此,有关部门和土壤专家建议:(一)积极抓好科学用肥,努力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大量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碳铵制成颗粒深施,是一项经济合理施肥、减少挥发损失、提高利用率的有效措施。碳铵粒肥深施比粉肥撒施一般可提高利用率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每斤碳铵粒肥可多增产粮食一、二斤。要做到造粒深施,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碳铵造粒机的生产、安装,加强化肥深施机具的研制工作,力争早日定型投产。希望各地抓紧把化肥深施机械搞出来。(二)抓好土壤普查的成果应用,做到因土施肥。(三)普及肥料知识,建立一支合理用肥的技术队伍。各地可利用广播、墙报、农业技术刊物等方式和开会的机会,广泛宣传普及肥料知识和合理施用化肥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干部和社员科学用肥的技术水平。各地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要把培训农民肥料技术员的任务担当起来,定期进行轮训。
新华社记者 余富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