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他们的灵魂多么美丽——略谈《西线轶事》的心理描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23
第5版()
专栏:新花赞

他们的灵魂多么美丽
——略谈《西线轶事》的心理描写
思忖
一年多来各地文艺期刊发表的反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的小说中,徐怀中同志的《西线轶事》
(载《人民文学》一九八○年一月号)是较优秀的一篇。它在艺术概括的广度和深度上,在探索一代新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上,为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经验。
我觉得,一般地描写我们的英雄健儿在疆场上为国立功的英勇壮举,并不是很困难的,有相当多的战地通讯和短篇小说早就做到了这一点。现在读者希望进一步了解的是:被称做“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青年战友,是在林彪、“四人帮”给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造成巨大创伤的年月成长起来的,为什么他们初上战场竟能如此出色地完成祖国人民的重托,毫不顾惜地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西线轶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一个女子总机班的种种饶有兴味的故事,展示了一代青年内心感情上所经历的漪澜波涌的历程,使我们加深了对“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精神世界的了解。《西线轶事》主要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在这里,它的艺术价值也在这里。
经受过革命战争考验的老战士一定还记得,那时入伍第一课要解决的就是为谁当兵、为谁打仗,怎样爱人民和怎样恨敌人,这是深深烙印在每个战士的感情血肉中的。拿这一点来衡量,该怎样认识和估价今天这些“没有让连里干部少伤脑筋”的一代青年战友呢?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复杂,战士的性格、脾气、感情、理想也就十分复杂。要把性情、脾气各不相同的战士统一到领章帽徽下面来,要把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岁的一群女孩子的心收拢来,把她们塑造成祖国人民完全信得过的“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灵魂工程”啊!
作者正是以这为起点,把这些可能会使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们事后都觉得羞于启齿的“优胜纪略”,用一种幽默而含蓄的笔调,时而寓庄重于诙谐,时而藏爱怜于嗔责,朴实地、不加藻饰地披露了出来。至于说到这项“灵魂工程”起过或大或小的作用的,或许应当包含连长端来小板凳让她哭够了再去训练的“耐心等待”,包含指导员对于不守规定的“个别同志”的严厉批评,包含妈妈们的“不要象在家里,胆小害怕可要不得”的叮嘱,或许还应当把她们在知青户打下的底子也计算在内,而尤其重要的,是后来在战场上的不讲任何宽容,不作降格以求的特殊锻炼。总之,在种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我们的一代新人从生活习惯到精神面貌都有了显著的变化,那些有碍于履行革命军人庄严职责的不那么“可爱”的杂质被汰除了,那些深埋在心灵里的美的素质被挖掘出来了。他们对于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等问题的理解,可以说达到了新的时代高度。
但是,以上的概述还远没有揭示出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点。细心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西线轶事》竟没有在其中的任何一处刻画出越军士兵的凶残、野蛮、丑恶,也没有一处提到我军战士对越南士兵的仇恨和报复心理,作者只是倾注他的全部热情,来表现当祖国由于林彪、
“四人帮”的空前浩劫被推到生死存亡的危险边缘时,她的忠贞的儿女们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怎样意识到人民战士的神圣职责和打好这一仗的重大意义。
请看那个父亲被林彪、“四人帮”迫害惨死、自己因不能忍受母亲被侮辱而在打架中鬓角落下了一道伤疤的刘毛妹,在自卫还击前线表现得那样的英勇无畏,他全身负伤达四十四处,下巴骨和牙床都砸得稀烂,还用缴获的越军的报话机向指挥所发出最后的报告。他那无穷无尽的精力来自何方?那封用两层塑料纸珍重包好的遗书为我们揭开了这位青年烈士心底的谜:“越南当局为什么竟敢于如此,竟觉得欺侮一下十亿人口的中国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呢?这实在是值得想一想的。同志们谈起来,都说内心隐隐的有一种危亡之忧。”“其实,力争四化,这本身不正是回答中华民族生死存亡问题的吗?这个世界,你站在落后地位上,也就是站在危险的地位上。”从这封饱蘸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的书信中,我们看到了一代新人在怎样思索和总结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教训,又怀着怎样如火如焚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着对我们前途和未来的美好的希望。
限于篇幅,我不想一一复述和分析作者展示给我们的每一青年战士的内心的奥秘,只想请读者在掩卷遐思之际,多多想一想:那个因母亲受株连而备尝艰辛才懂得什么叫没饭吃的陶坷,为什么对党和社会主义怀有那么深挚崇高和矢志不渝的感情?为什么她总能那样乐观和充满信心,总能从周围的一切进步事物里看到光明和汲取精神营养?那个来了例假、受了风寒,身子软得象面条的路曼,在急行军之后,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冒着敌人炮火搭起人梯参加高架线路的?那平时见到一只死老鼠都害怕的吴小涓和杨艳,头回执行架线任务就遇到三具越军腐尸挡住通路的难题,是什么力量使她们战胜那怯懦的心理,生长出战士的胆气的?此外,那个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抗美援朝的几次战争,都在身上留下了纪念的白发将军,当他读到少年陶坷那张“因事外出”的证明条时,为什么扑扑答答地淌下了热泪?那个被关进“牛棚”的总时间等于八年抗战加三年解放战争的军属老大妈曾方,为什么要女儿记住“不能再丧失时间,不能再没有一个平静的建设环境了,只讲这一点、这一仗就非打好不可”?所有这些,包含着多少有社会内容的心理活动啊!作者或委婉悱恻,或直抒胸臆,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总能从他所刻画的人物的精神生活中,让读者看到时代精神的鲜明印记,认识一代新人的精神特征。
《西线轶事》全篇共分十节,记述战场生活的连五节都不到,大部分的篇幅都用来抒写我们时代的社会生活在战士心灵中所留下的深刻影响。它富有说服力地证明:我们党和我们的军队所塑造出来的“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感情是何等的丰富,他们的襟怀是何等的宽广,他们的思索是何等的深邃,他们的灵魂是何等的美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