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奴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25
第7版()
专栏:津巴布韦通讯

奴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本报记者 蒋元椿 李红
四月十八日到二十日,津巴布韦全国放假三天。对于这个国家六百多万非洲人来说,这是真正狂欢的三天。在索尔兹伯里南部的黑人居住区,在指定非洲人居住的“部族托管地”,在白人农场的非洲工人的住处,到处一片欢腾。男女老少穿着最好的衣服,聚集在一起欢庆独立。许多人戴着印有国旗和穆加贝头像的纸帽,有的在衣服上披着小国旗,有的穿着印有支持穆加贝口号的汗衫,在急促的非洲鼓声的伴奏下,跳起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唱着欢庆自由的歌,发出尖声的欢快的喊叫。狂欢活动从早上一直进行到晚上,许多人嗓子都哑了,还在又唱又跳,似乎要在这三天里把几辈子的痛苦一下子倾吐干净。
在索尔兹伯里北郊琴那摩拉“部族托管地”边上的栋博沙瓦,一家白人农场的非洲雇工们在薄暮中让记者参观了他们的茅屋,使人们更加懂得独立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这是个建立在长满荒草的沙土地上的小村落,四周围着铁丝网。铁丝网外,往北看去,隔着小河,有一带小山岗,那就是“部族托管地”。“托管地”是白人驱赶非洲人聚居的地方。非洲人不能离开“托管地”,除非被召募去充当白人农场的雇工或者工厂矿山的工人。眼前这些非洲雇工的住处,是二、三十个灰暗的墙、高不过一米半圆形尖顶茅屋,用秫秸和泥巴糊墙,面积小的只有四、五平方米,大的也不过七、八平方米。里面没有家具,也没有灯。地上铺着毯子,那就是他们睡觉的地方。雇工们在地里每天从早上六点干到晚上六点,每人每月工资只有七元(当地货币)和一点点玉米面。据一九七六年统计,全国二十五万非洲农业雇工中,每月工资低于十元的有九万多人,而买一件衬衣要七到九元,一双鞋子要十到二十五元。同他们相比较,一个普通的白人职工每月工资是二百五十元,技术专家更高达一千元。
一位中年男子带着我们穿过铁丝网,来到他的家。他不是农场雇工,而是城里的技术工人,工资最多每月可以得到七十到九十元。他的境况比农场工人要好多了,两间茅屋有砖砌的墙,面积也较大。但屋里同样黑洞洞的,没有灯,也没有家具,地上蜷卧着四五个孩子。屋子中央用小树枝生着火,一个年纪较大的姑娘在用石头架起来的一口铁锅里煮着玉米面粥。
十八日那一天,索尔兹伯里城里出生了三十多个非洲孩子。当地报纸在报道这条消息时强调说,他们生下来就是自由的。是的,在津巴布韦,非洲人生下来就是奴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他们怎么能不尽情高呼“我们自由了!”并且为之而欢歌狂舞呢?
当然,九十年历史造成的现状,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为了保持国家的安定,穆加贝总理在讲话中多次要求非洲人不要对白人进行报复,并宣布要逐步采取措施从各方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最近政府决定降低销售税百分之五,并降低了一些商品的价格,初步改善人民的生活。广大非洲人对他们自己政府是信任的。一位七十二岁的部族酋长说,现在这是我们自己的政府,我们相信她的安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