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不欺无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25
第8版()
专栏:

不欺无名
郑克峰
瀑布是庐山的奇景之一,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绝句,气势雄伟,想象奇特,且浑厚中又有细腻,后人赞赏备至。
几十年后,一个并不出名的诗坛新手徐凝,面对“诗仙”的脍炙人口的绝唱而不却步,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此诗一出,即得名诗人白居易的赏识。然而到了宋朝的苏东坡,却嗤之以鼻:“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苏氏在文学上的成就自然无可否认,他对文学的评论也每有精辟之见。但此次评论是否公允,值得探讨。
与“诗仙”相比,徐凝固为无名之辈,但白居易能为他喝采,可见徐诗至少也不见得面目丑恶。细读徐诗,首句确也写出瀑布的惊险而雄伟的气势。而第二句妙在写出了瀑布的“声”。一个“雷”字,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听见了从天而降的大瀑布发出的轰鸣。而这个“声”的描绘,却又是李诗中所缺少的,似可补李诗之不足。平心而论,李诗第二句是比较平常的。徐诗除了写“声”外,又以较大的气魄写了瀑布的“色”——如同“白练”那样直飞而下,将青青的山一分为二了。一“雷”一“白”一“青”,有声有色,可谓徐诗的佳处,瀑布也富有立体感了。
当然,总观李、徐两诗,毕竟李白更胜一筹。徐诗中的意境和想象,终究有受李诗启发之处。但如因无名之卒胆敢“班门弄斧”而不分青红皂白一记闷棍,也未免不合情理了。倘若苏东坡因个人的风格倾向于李白而偏爱李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抑徐,则又是冲动之举了。长中有短,短中有长,这也是诗家屡见不鲜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名家之作难免也有白璧微瑕;愚者万思亦有一得,无名之作有时也能珠玑映辉。李白大作,固称楷模,后辈跃试,虽有斧凿之痕,但亦不乏新意。对初生之犊,更宜侧重在激励而不应不屑一顾。对无名之作苛责求全、视如鸿毛,实是文坛不公之事,而一些很有生气但不成熟的作品也每每因此而被埋没。但愿当今文坛能力避此类憾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