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他是个好局长——记山东昌乐县公安局长王世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26
第4版()
专栏:

他是个好局长
——记山东昌乐县公安局长王世和
山东省昌乐县公安局局长王世和,今年五十七岁,在公安战线上奋斗了三十四个春秋。一九七三年初组织上调他到昌乐县任公安局长,他正要挽起袖子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不幸得了扁桃体癌症,同志们把他送进青岛的医院里,经过手术和放射治疗,他的唾液腺被烤坏了,不能分泌唾液,喉咙干得象冒火似的,每隔几分钟就要喝一次水。医生命令他全休,领导批准他养病。然而,他爽朗地回答说:“我要争取时间为党多做点工作”。从医院出来,他就携带着小暖水瓶,同干警们一起,东奔西跑,人们夸赞他“是一个好公安局长”。
同志们实在心疼他,劝他:“你身体不好,不能这么个干法。你指点着,我们多干些”。王世和不让,他常对干警们说:“发生案件就是命令,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风天雨天还是假日,我们公安干部接到报案就要立即赶赴现场,破不了案是不能下火线的。”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七,人们正在筹备过春节,阿陀公社报来了一个案子:在后杨大队的一口井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王世和带领一个侦察小组立即赶到现场,经过四十八小时的侦查,证实死者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在群众的协助下,于腊月二十九日下午四点将两名罪犯抓获归案。
王世和常常在破案的第一线向干警们传授侦破技术和经验,也常常教育干警要有一个雷厉风行、仔细认真的工作作风,对侦破工作中的拖拉行为,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评。有一回,北岩公社发生了一起案件,局党组成员、公安局副局长接到报告后,答复第二天去现场。王世和知道后,立即组织力量亲自赶赴现场。事后,在局党组会上对那位副局长作了严肃的批评,指出拖沓作风对公安工作的危害性。
王世和严格遵守公安工作的纪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今年二月下旬,有三个青年工人在电影院合伙打人,把一个无辜的队办企业工人打昏,致成脑震荡。县公安局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了解到作案的三个青年,是县里人民武装部、计委、工会的三个负责人的孩子。武装部和公安局同在一个院里办公,干部之间天天见面,关系很好。因此,局里有的同志感到这件事不好处理。王世和同局党组的同志研究后,决定按治安处罚条例规定,分别给予打人凶手和肇事者以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分,并责令他们包赔受害者的治疗费和工资。这样处理后,群众说:“王局长确实是大公无私,不护短。”
王世和同志要求全体干警做执法守法的模范,对执法者违法的人和事决不姑息,一定追究。公安局有一名副股长,在城关饭店里,把广饶县一个生产大队的业务推销员毫无根据地当成流窜犯带回局里,并滥用特权,对受害者变相体罚。事情发生时,王世和不在家,回局后得知此事,立即请示上级批准,责令这位副股长停职检查,同时,派人专程到广饶县,向当地的干部、群众和被害者本人赔礼道歉,挽回了在群众中的恶劣影响。
多年以来,王世和坚持党的原则,抵制不正之风,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干部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一次,有个女职工为解决自己孩子的户口问题,找到王世和求情,临走时,她故意留下两条香烟。王世和当即批评这种不正之风,对她说:“我们共产党的公安局不兴这一套,我们办事情,不因为你送东西就办,不送就不办。”她只好把东西拿了回去。还有一个司机也是为了个人的户口问题,趁王世和不在家时,送来了两瓶好酒。王世和知道后,立即叫老伴送还。昌乐县公安局原是一个后进单位,王世和主持工作后,狠抓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积极培养干部,把四名德才兼备的干部提拔到局领导岗位上,树立了正气。在他的模范行动推动下,现在全局上下步调一致,团结战斗,工作越做越好。县公安局成为全省公安战线的先进单位。王世和本人也被评为山东省公安、司法战线的先进工作者,中共山东省委授予他“好公安局长”的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刘关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