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少华山下的一支生产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21
第4版()
专栏:

  少华山下的一支生产军
韦任
少华山山脚下的华县莲花寺石碴场上,飘扬起许多面红旗。它们标志着打石碴部队各个单位的位置。数千人民战士正集结在这条八百公尺长、二百公尺宽的场地上,为修建陇海路基,生产十万立方公尺的石碴、片石而展开激战。
打石碴,对部队是个生疏的工作,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全体同志都抱定战胜困难的决心,迎接新的任务。有人说:“敌人的钢骨水泥碉堡都经不住咱们打,怎么会被石头难倒?”
火线上的战斗小组变成石碴场上的生产小组。十二个人一班,采掘组像挖掘工事一样迅速地抡起镐铣,掘土、刨石块。搬运组像运送弹药一样,飞快地一筐筐从石窝子里把石头运到地面上。砸石组挥舞着铁锤,把大石块砸成三——七公分大小的石碴。砸石组提出挑战:“我们保证打得好、打得快、打得多,你们可得供上!”搬运组应战说:“我们一定装得快、走得快、担得多!”他们很快地来往搬运,把石块运给砸石组,再把砸好的石碴一筐筐的叠成方堆。在打石场上到处响起铁锤敲打石头的叮当声,混和着铁钻打眼时的“咳、咳”声和爆破大石的轰隆轰隆的巨响,有如复杂的交响曲。
从早晨六点到下午四点半,除了吃饭休息两小时外,同志们都在紧张的工作中。同志们不顾汗流浃背,都在顽强战斗。有些病号也不顾领导上的阻止劝告,仍坚持工作。虽然石头时常砸伤了手,担子压肿了肩膀,锤柄把手掌磨出了血泡,……但没有人退却。每个人心头都记着:“打出一分石子,巩固一分铁路;多流一滴汗,新中国的建设就早成功一天。”
由于高度的紧张劳动,大家都在绞脑汁,研究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十五岁的贾星子一天能砸○·八立方的石碴。炮兵团五连的战士李德昌最高成绩砸到一·四立方。(多年熟练的老工人,早出晚归,一天也不过砸○·七立方。)场地上星罗棋布的方方整整的石碴堆,在全体干部战士的努力下,一天天高起来、多起来。三千人从三月十五日开工到四月底,已经打出了二五七○○立方公尺的石碴。
紧张的击石声中,广播筒不断表扬模范。有人唱着快板:“……战场上面流过血,生产更不怕流汗,争取当个生产建设好模范,减轻人民的负担。”铿锵的锣鼓伴奏着拉洋片的调子,响遍全场。
中午一小时的大休息,仅仅是铁镐、铁锤的休息时间,战士们更紧张地利用了这个时间来学习文化。号音一响,大家马上就集合在小山头上。小先生在石块上用粉笔写着:“大地主,白吃饭,不推车,不担担,喝人血,吸人汗……。”大家一字一字写在自己订制的学习小本上,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支自来水笔(这是用积存了好几个月的生活费买的),他们反复地练习着。
收工号响了,同志们把工具整齐地扛在肩头,沿着麦田的小径,像一支凯旋的队伍踏上归途。“我是革命的好战士,我在革命队伍里真快活。伟大的人民解放军,他就是我的家。我不怕长途行军,更不怕流血流汗……”雄壮的歌声震动了山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