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经济界要求加强对市场调节的指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03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经济界要求加强对市场调节的指导
加强市场经济的情报和预测工作,是当前经济界的强烈呼声。
广开生产门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确实活跃了我国的经济,但也开始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不少地方对市场一时紧缺的产品,蜂拥而上,仓促投资或转产,其结果势必造成新的积压和浪费,这就需要加强市场经济情报和预测工作,对市场调节进行指导。
目前,全国各地增产生活用品的热情很高。来到上海华生电扇厂索取电扇图纸的已有八百多家。据估计,全国各地生产家用电扇的工厂已经超过一千家。去年,各地有二千二百三十三个单位、一万多人次到上海自行车行业参观学习,索去的图纸多达三千五百公斤以上。缝纫机、电唱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各地也在竞相上马。棉纺、丝织、茶叶、卷烟、食品罐头等,本来原料就不足,而有些地方和社、队现在又在铺摊设厂。农机厂、机械厂正在组织转产纺织机械和器材的为数也不少。
自行车和缝纫机在我国城乡有广阔的销售市场。但生产这两种产品必须有成套专用设备和完整的工艺技术,还需要有相配套的零部件协作厂。全国现有的为数众多的专业厂之间,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成本差距较大,如在现有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上下功夫,增产的潜力就很大。如缝纫机生产,全国有二十四个省(市)各有一个到九个缝纫机整机厂,但是半数以上亏损或仅有微利。多数厂平均每人每年生产缝纫机一百架左右,上海为二百五十架,如多数厂能平均提高到一百五十架,就可以在不建新厂、不增投资的条件下,每年增产一百五十万架缝纫机。有些转产自行车的工厂限于工艺条件,产品质量上不去,亏损严重。去年就有十多个单位上马后又下马,白白耗费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投资。
纺织和纺织机械生产方面出现的新的盲目性,引起了经济界更多的担心。一些地区的县、社、队小型纺织厂正在大量发展,纺织机械和器材的生产也相应一哄而上。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不仅与大工业争原材料,冲击了国家的计划,经济效果也是不好的。
经济界人士指出,在当前市场调节中出现的新的盲目现象,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情报工作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大家不了解全国各类产品的原料供应和产销情况,对市场很难作出比较切实的预测。为此,他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商业、物资、统计部门和有关的主管部门要定期把各种产品的生产、销售、库存和生产能力等情况,及时通报各地,对主要靠市场调节的产品,进行经济预测,以指导生产和建设。
二、企业开业和转产要进行工商登记、监督。
三、要发挥银行、税收和物价等经济杠杆的作用。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根据各类产品的供产销情况加以调节。税收和价格政策也要相应地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新华社记者 徐中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