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花团剑簇——读新发现鲁迅佚文十一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03
第5版()
专栏:

花团剑簇
——读新发现鲁迅佚文十一篇
唐弢
一九七八年,孙玉石同志从《每周评论》上发现一批鲁迅佚文,连同他写的介绍文章,托人转给了我。文章考稽周密,分析细致,使我十分感动,以为这才是做研究工作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最近,玉石同志又同方锡德同志一起,在《国民公报》上发现了鲁迅佚文十一篇。
我过去做过一些辑录鲁迅佚文的工作,两位同志引为同调,不弃闭塞,星夜走访,嘱我在佚文后面写上几句,说一说个人对这十一篇文章的意见。
从这些短文的思想内容等方面来考察,我以为,这些发表在孙伏园主编的《国民公报》副刊上署着笔名的短文,可以判定为鲁迅的文章。
十一篇中,前四篇是匕首式的短文,载“寸铁”栏,署名黄棘。黄棘是鲁迅早年写《〈越铎〉出世辞》、《哀范君三章》,后期写《刀“式”辩》、《考场三丑》等文用过的笔名。后七篇是散文诗,美丽深邃,包括《序》在内,总名《自言自语》,连载于“新文艺”栏,署名神飞。神飞也是鲁迅的笔名。鲁迅在《阿Q正传的成因》里说过:“我所用的笔名也不只一个:LS、神飞、唐俟、某生者、雪之、风声;更以前还有:自树、索士、令飞、迅行。”几年以来,经过不少研究工作者的努力,鲁迅的笔名大都已同文章对号,惟独没有见到署名神飞的文字,因此这个笔名还虚悬着。这回《自言自语》的发现,一连七篇,都署神飞,这样,由鲁迅本人提出、许多人看作疑难的问题,终于一下子解决了。
放在“寸铁”里的四篇,三言两语,这是和栏名相适应的。“五四”前后,就象《新青年》、《每周评论》有“随感录”一样,《国民公报》辟“寸铁”栏,取短兵相接、寸铁杀人之义。这个栏名以后曾为党团刊物所袭用,一九二三年七月创刊的《前锋》,一九二四年二月第五十五期起的《向导》,一九二五年十一月第一百零一期的《中国青年》,都有“寸铁”专栏。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离开北京大学,《新青年》暂时停刊,《每周评论》被禁,复古派乘机反扑。鲁迅针对吹捧林琴南而在《公言报》上发表《息邪》(一名《北京大学铸鼎录》)的思孟,用《太极图说》抵制新文化运动、说白话是“马太福音体”的刘少少等人,在《国民公报》的“寸铁”栏里,发表了犀利无比的投枪式的杂感。鲁迅这些寒光逼人的短小的武器,再加钱玄同、孙伏园的文章,正是文学史上一次有声有色的战斗。
不过使我感到特别兴奋的,还是那组题为《自言自语》的散文诗。我同意这样一种意见,有些篇什是后来收入《野草》的散文诗和《朝花夕拾》里《父亲的病》等的雏形,正如色彩鲜艳的油画先要一个简朴的素描草稿一样,不过素描又自有其独特的风韵。何况《火的冰》、《古城》已近完成,《古城》且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浓缩与具象,它的意义就不是作为草稿的素描所能包括了。至于《螃蟹》和《波儿》,前者写世情,写新生的艰难和危险;老螃蟹为了脱壳而慌慌张张地找着窟穴,旁边窥伺着的却是用帮忙名义等着吃掉它的同伴。读了使人痛哭,促人从警惕中奋起。后者写生机,写集体和发展的力量;淡的河水不因一滴泪而转咸,绿的海水不因一点血而变红,然而,即使手边的种子终不抽芽,世上也不会没有蔷薇花。则又使人大澈大悟,感到出现眼前的生意盎然的人世的永生。这些散文诗含义深刻,思想的瑰奇恰如闪闪发光的宝石,可以缀上任何一顶文学皇冠而不会有丝毫的逊色。
鲁迅的《野草》写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自言自语》的发现,将散文诗写作时间往前提早了五年,说明和小说、杂文的同时,鲁迅已经写了寄意深远、想象神妙的散文诗。从一九○七年在东京写《摩罗诗力说》、推崇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始,艺术家鲁迅的风格是变化的,发展的,但也仍有内蕴的一贯的因素;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许多现象也就无法解释了。那种把现实主义理解得非常狭隘,非常琐屑,认为现实主义就是写真实,写真实就是照抄生活;把没有前途的、“爬行的现实主义”硬安到鲁迅的头上,不仅歪曲了现实主义,也是对鲁迅许多伟大作品的严重的误解。在这点上,《自言自语》也给了我们有力的证明。
无论是四篇“寸铁”里的短文也好,或是七篇《自言自语》也好,两组佚文的发现,确实是鲁迅研究领域内一件大事。我们深深感激孙玉石、方锡德两位同志,感激他们为了辛勤搜求而作出的不懈的努力。
一九八○年四月一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