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政治课·外国语·考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04
第3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政治课·外国语·考试
怎样把大学教育办得更有成效,高质量、高效率地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材?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商讨。
一、关于课程的安排
大学和中学的部分课程重复。这以政治理论课的部分内容为甚。若干年来,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哲学课,从小学开始一直讲到大学。这种状况近来尚无根本变化。一般中学的政治课每周平均三个学时,比大学文科少一个学时,比理科还多一个学时。
这种做法的弊病是:内容重复,时间浪费,课程流于形式,学生失去兴趣。同时使增加新内容受到总学时的限制。
普及式的政治课或在中学开设,或在大学开设,没有必要各来一次。
大学文科和理科公共政治课教学应有区别。在社会主义大学里,应该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但不应该不分对象,不加区别地把四门政治理论课加于每个专业。
要考虑各门学科的特点。政治思想教育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尽管二者联系较紧)。前者是每门学科、每个人所必需的;后者则不是每门学科、每个人所必需的,它在各门自然科学中(除唯物辩证法外)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不能说在一些专业中取消党史、政治经济学等,就是取消了政治思想教育,就是缺少了德育。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党团教育和开设时事政治讲座、报告,比按部就班地为理工科学生开设三四门政治理论课效果好得多。
我们讲要学有专长,对人不可求全责备,但教学体制却按照“完人”的标准来培养,几十年不变,这难道不是矛盾的吗?
二、关于外语教学
现在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都苦于外语学习。本来在大学或在研究生时期,是学习、钻研问题的大好时光,可是,却要把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放在学习外国语上。应该让学生在年龄小、记忆力好的时候,多学一点外国语。现在大学外语教学既不管中学外语的教学安排如何,又不管不同类型人的差异
(没学过的,没学好的,学得不错的),一律使用同一教材,都从简单的A、B、C和语法讲起。这不免使人们这样想:中学五年所学外语究竟要达到什么水平?为什么在中学学习几年后还要到大学再学一遍?外语教学的地位,以及中学生、大学生应具备何种水平,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如中学已经达到了基本过关的水平,大学就应该改变教授内容与方法,或者允许学生选修其它专业或其它外国语。把不需要背诵的政治理论课放到中学让学生背诵,而把需要及早背诵的外语放到大学里去学,这难道不应该改革一下吗?
三、关于考试
在考试问题上往往走两个极端:要么否认文化考试的必要性,要么过分强调文化考试的重要性。文化考试是必要的,问题是怎样考,考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较大的问题是许多考试没有考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了半天,不过是老师讲授或书本知识的一次简单还原。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得到较好的分数,去背诵老师讲过的内容。
高考的政治考试,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判卷时又都以既定的标准答案和口径为准。结果只能是考生背条条,阅卷老师找观点。这样的考试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它只限于考察记忆性、知识性的东西,也限制了考生独立思考,不易考出一个人的理解水平。
现在不论是上大学、考研究生,甚至招工,不论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都必须考政治,好象有了这一项就算有了德育,打上了政治保票;却忘了政治知识和政治态度是两回事。这种考试,考察不出人们真实的水平和政治态度。
没有文化考察,考察中没有条条杠杠自然不好;但有了条条杠杠又不免使人们去追求它,投其所好,这也不好。考试的利弊,的确处于两难之间。但是,是否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以适量的记忆性、知识性考试为辅,更多的是给学生出题目,引导学生去想问题,鼓励和安排学生写文章、写论文,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培养、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背诵式的考试引导到有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上来?
现在的时代是不断孕育新学科的时代。希望出一门“教育结构学”,从纵横两个方面,好好研究一下大中小学的阶梯式教育怎样安排更合理;研究一下各个专业究竟开什么课、开多少为好。大刀阔斧地砍去那些可开可不开的课程与分支,以便把宝贵的时光用于每个专业每门课的主攻方向上,用于不断吸收新鲜科学文化知识上。万万不可将时间耽误在重复上,耽误在背诵上,耽误在应付形式主义的需要上。
北京广播学院 闵惠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