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开山切岭放沂水——导沂工程第一期嶂山切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22
第2版()
专栏:苏北通讯

  开山切岭放沂水
——导沂工程第一期嶂山切岭记
高山
苏北导沂工程中最艰巨的嶂山切岭工程,从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开始,至今年五月二十日止,第一期工程已全部完竣。这段工程是在马陵山断麓、嶂山镇以北的岭地上(该岭地高出海平面二十三公尺),从岭西脚夏营庄起,向东至东坡脚,有五公里长。新沂河由西北而来,穿过了骆马湖,必须穿过该岭地,才能至口头入沭河旧道。所以只有切断该岭地,才能彻底完成导沂任务。为此,在去年的夏秋之间,当地中共党委和人民政府就积极领导人民进行切岭准备工作。工程师们在细心勘察、测量,确定河线;民工们则在崎岖的山路上运送粮草。工程在十一月间正式开工,新安县两万七千余民工,冒着严寒风雪,仅二十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阶段挖五十二万公方土的任务。
第二阶段工程是在今年三月开始的,新安、睢宁两县四万八千余民工,在“扒河度灾荒、扒河除水患、扒河为自己”的口号下,走上山岭。这段工程较第一阶段更为艰巨,已由泥土挖到了坚硬的黄土层和稠密的砂礓。含砂礓量一般在百分之六十,最多达百分之七十。在西头工段上,有一层是五公寸厚的整块砂礓,洋镐刨在上面震得非常厉害,有时会把手震破,再加缺乏工具,开始时有人看着砂礓发愁。但在“眼怕手不怕”、“一层砂礓一层粮”的口号下,在英雄模范、干部,党员、团员的积极带头之下,民工们终于战胜了一切困难,而且创造了“开山坯”、“蛇退皮”、“水里凿冰”等刨土办法,提高了工程效率,平均每人每日从零点三公方提高到零点六公方。
为了克服工具少的困难,领导上提出“歇人不歇工具”的口号,并将洋镐集中使用,突击抢挖中泓。有很多民工日以继夜,直到抢挖完毕。在挖到中泓底时,渗水很多,除用抽水机从两头抽水外,民工们又用倒塘办法,来克服渗水困难。有时水排不出去,民工们就站在泥水中刨着砂礓子,泥水喷得满身满脸,刨起的砂礓子,还要像摸鱼一样,一块一块从水底去摸。有时塘子深了,小车不容易推上来,民工们就搭上木板推。在雨天不能推小车时,他们就把车簸箕拿下来抬土。有很多民工手、脚、腿被砂礓戮破,但他们毫无怨言。
在工程中开展了劳动竞赛与立功运动,充分地发挥了民工的劳动热忱。特别是当中央电影局摄影队去拍照影片时,河工中一致响起了“努力挖土争取上电影”的口号,更大大地鼓舞了民工挖土情绪。在运动中涌现出大批功臣,仅新安一县即评出功臣四百一十二人。
经四万八千余民工,在七十多天中的努力,终于战胜了砂礓困难,完成了今春第二阶段一百四十多万公方的任务。至此第一期切岭工程已全部全竣。在这岭地上已开凿成五公里长、一百八十公尺宽,二点六公尺深的一条大河,当中并挖有三十多公尺宽,两公尺深的一道中泓,挖起的礓土,已在大河两岸五百公尺至八百公尺的地面上堆砌成耸高而宽大的两条大堤。在今年的夏秋间,将有一千个流量的沂水,经此滔滔东流入海。在今秋至明年,勤劳的人们,还要在这里开凿成四百公尺宽,三公尺至五公尺深的一条大河。把常会泛滥成灾的沂水,全部送入大海,使洪水泛滥的沼泽地带,变成金色的谷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