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闪光的金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05
第8版()
专栏:

闪光的金匾
萧重周
一场及时的春雨,把苍翠的群山洗刷得更绿了,湘江的水,扬起了欢笑的波涛……如今,花明楼又花开明艳,焕发出昔日的异彩!
花明楼的人们,含着激动和快乐的泪花,把一块辗转收藏多年的金匾搬出来,细心地擦拭干净,迈着庄重的步子,抬着它,端端正正地挂在炭子冲的大门上。
这是一块不大的金匾,“刘少奇同志旧居”几个鎏金字,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它凝聚着家乡人民的思念,镌刻着历史的荣辱!
人们清楚地记得,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乡亲们在欢乐的锣鼓声中,将这块不大的金匾悬挂在炭子冲——这座半茅半瓦的房子大门上。老人们捻着颔下飘拂的银须,轻点着拄手的拐杖说:“挂得好啊!这金匾,是我们花明楼的骄傲!”中年人兴奋地说:“他在中国国土上举足轻重,声名赫赫。早该挂上匾了。”
金匾,高悬在炭子冲的大门上。从此,荷锄出工的人们,开着铁牛的小伙子,背着挎包赶路的干部,打从这里过,都要亲切地望一眼这块闪光的金匾!
一个阴霾满天的日子,大卡车发出尖厉的叫声,载着一群“最最革命派”的“好汉”们来了。柳条帽压到眉心,持着长枪短火,那气派,在花明楼人们的眼里,差点认为是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
来了,要砸的首先自然是那块闪光的金匾。可是抬着头一看,糟呐!白墙一块,哪有什么匾?连影子也没看见。
“藏到什么地方去了?”一阵凶狠的吼声。
“不知道!”被拷问的干部说。
“不知道!”被询查的社员说。
“好汉”们问不着,那就动手搜!家家搜过了,户户查遍了,但仍然没发现什么金匾!
人们轻松地吁了口气。但金匾到底哪儿去了?真是生了翅膀飞走了么?没有!金匾明明摆在炭子冲屋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人们看到这群“好汉”乱蜂似的下车时,就瞧出了来意,正是俗话所说的,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于是快手快脚地把匾取下来,情急智生,翻过边来搁在一户社员不显眼的厨房里,上面再堆放着砧板、刀子、菜筐、蔬菜,看去便成了一块厨用卧板;卧板下,还把煤块木柴塞得满满的。做得那么巧妙,任你鬼精灵,一时间也难识破其中的奥妙来!
到底是谁出的这个巧计呢?是你?是他?是难以弄明白的。反正一句话,是花明楼的人,是正直的中国人,把深藏在心底的怀念,化成了机巧和智慧,做了件符合人民心愿的事!
金匾,总算暂时保留下来了,可淋刮剥蚀金匾的冷雨厉风,却并没有立即停息!于是,人们将这匾辗转而巧妙地珍藏着。谁也没有跟谁立下同盟,遇到不断来探查金匾下落的人,不管是呲牙咧嘴的,或者满脸堆笑的,得到的同一的回答是三个字:不知道!
这样做,显然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花明楼的人,心里有一个信念:那写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史上的光辉名字,正象锦绣大地上的高峰。高峰不是也有被烟雾遮蔽本来面目的时候么?然而,太阳一出来,烟雾消散,高峰依然会露出那巍巍屹立的雄姿。太阳总会要出来的,金匾总有那么一天,在阳光下闪光!
人们的信念并没有错!这块收藏了十多年的金匾,在一九八○年元月,当大家以跃进的步伐,开始跨入这个大有作为的年代的时候,终于又挂起来了。
那一天,人们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连夜把炭子冲的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熨熨帖帖。一个通宵,房子的墙壁刷得整洁如新,窗子上不留半点尘灰。
上千的群众赶来了,大人、小孩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赶来了,队伍的最前列,就是这块金匾。这块不大的写着“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金匾,由几个公社书记抬着,在比第一次挂上时更响的锣鼓鞭炮声中,把它恭恭敬敬地挂在炭子冲的大门上……
金匾挂起来了!金匾又挂起来了!
看,它在明亮的太阳光下闪闪发光!
它在喜悦的海洋上闪闪发光……(附图片)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旧居全景
湖南宁乡县委宣传部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