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新疆的皮革毛皮业需要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06
第4版()
专栏:

新疆的皮革毛皮业需要调整
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皮源丰富,年收购各类牲畜皮张在五百三十万张左右。其中,牛、马大皮占全国前五、六位,绵羊皮占全国首位,山羊皮占第四位,还有各种珍贵的旱獭皮、银狐、麝鼠皮等,发展皮革、毛皮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是大有作为的。
全区现有制革、毛皮、靴鞋企业二百一十多个,出口有白剪绒、山羊革等多种产品,为满足各族人民生活及出口贸易的需要,为国家增加积累,都作出了贡献。但由于管理体制混乱,行业交叉,领导多头,造成大厂吃不饱,小厂到处搞,皮张糟踏浪费严重。至今,自治区的皮革、毛皮工业仍然存在“散、乱、全、低”现象,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散”,主要是领导多头,管理分散。全区毛皮企业县以上有百分之五十八属轻工部门,百分之十八属外贸部门,百分之二十四属农垦部门,不是按行业统一管理,而是按行政部门管理,产品重复,批量不大,质量差,皮张、人力、财力浪费很大。
“乱”,主要是布点乱,各自为政,盲目发展。伊宁市本已有个州皮革厂,多年来制革一直吃不饱;而去年,伊宁市红旗公社社、队,又在家门口办了九个皮革厂,用去牛皮两千八百一十张,绵羊皮五百九十张。
“全”,每个企业都搞“小而全”,“大而全”。全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皮毛、靴鞋是“小而全”的综合性企业,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皮革厂是制革、靴鞋、毛皮、皮件多品种生产;而在同一地区的伊犁农垦局皮革厂,也是制革、靴鞋、毛皮样样都全。两厂虽相隔很近,却都花了七万多元各购进一台烫皮机,一台就可年烫三十万张,两家都吃不饱。
“低”,由于“散”、“乱”、“全”,造成我区皮革、毛皮工业的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低。近年来,我区皮革、靴鞋产品与内地相比,不少是二、三类品。品种花色少。有的本来可作出口的也搞成了内销,给国家创造的价值小。
上述状况,是不能适应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我们应立即摸清这个行业情况,实行统一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按专业化原则进行调整改组。
一、调整隶属关系,解决按行业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问题。目前,自治区虽有皮革公司,但由于皮革、毛皮企业是多头领导,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六权分散在各级行政部门。因此,专业公司实际上不能发挥专业领导作用。要改变乱、散、全、低的现状,就要打破部门界限,统一归口管理,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在区皮革公司基础上搞企业性的专业公司试点。考虑到自治区地域辽阔,厂点分散,交通不便,可在象伊犁这样皮革、毛皮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皮革分公司或地区性皮革公司。县以上外贸等部门办的企业应全部交二轻部门管理,有出口任务可签订合同,使工业专心搞生产,外贸组织出口。
二、按专业化协作改组工业。现在,全区有制革厂、车间四十六个,毛皮企业九十三个,靴鞋企业七十八个,且许多企业同时兼有这三方面的生产。实践证明,这样组织生产,品种单调,质量不高,消耗浪费大,应按专业化协作原则进行改组,使“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做到按产品专业化合理分工发展生产。
三、加强皮张的收购和管理。自治区皮张一直由外贸畜产部门统一收购,计划分配。由于集市贸易开放,许多自留畜的牛马大皮流入自由市场,社、队、个人都搞制革生产。畜产部门应加强皮张收购管理。县、社、队和个人都不应搞制革生产,免得大厂停工待料吃不饱,小厂盲目发展糟踏浪费原料。
舒谨周 吕文基
(原载《新疆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