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对一种批评的反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07
第5版()
专栏:

对一种批评的反批评
郑汶
四月二十二日,上海《文汇报》用楷体字刊登一篇文章,题目叫《文艺与政治关系小议》(署名古里木)。虽曰“小议”,但议的却不是小问题。文章认为“文艺与政治是什么关系?”是个“最起码的常识”,然而文艺界居然“戏剧性地”就这个早有定论的问题展开讨论,“众说纷纭”,以致“把人的脑袋瓜,嚷嚷成‘浆糊桶’了”。
我不准备在这里专门探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只想就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讨论,提几点看法,也算是对古里木同志所作批评的一种反批评吧。
近一个时期来,文艺界广泛展开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由来,人们是很清楚的。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郑重号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三十年来文艺发展的历史中,分析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摆脱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根据我国历史新时期的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夏衍同志所作的第四次文代会《闭幕词》明确指出:“在我们这次大会中接触到的必须研究的理论问题是很多的,例如: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的问题;文艺是否从属于政治的问题;……我认为都有大胆地正视现实而又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的必要。”林彪、“四人帮”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搞得十分混乱,文化大革命之前,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简单化、庸俗化的观点。粉碎了“四人帮”,文艺界同志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以求拨乱反正,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很正常的。这场讨论,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是在第四次文代会的号召下进行的。尽管讨论还有待于深入,讨论中所出现的观点也未必都很正确,但讨论本身却是完全必要的。把问题讨论清楚,有助于人们澄清思想,提高认识,有助于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小议》的作者认为,文艺要与政治保持“依存关系”也就是从属关系,说是各种人都主张文艺“非要为自己的政治观点服务不可”,断定天下“哪有不为政治服务的”文艺,等等。这种观点当然也可以算是“百家”中的一家。但它是否就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克思主义,是否就是一种“科学常识”呢?我看未必。
我们讨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并不是要否定文艺与政治的联系,取消文艺对于政治的促进作用,而是反对无限夸大政治对于文艺的作用,反对把文艺为政治服务绝对化、庸俗化。过去曾经流行过一种观点,认为一切文艺都必须为政治服务,为政治服务就是文艺的全部任务。这次讨论,正是针对这种观点提出来的。为政治服务,这是文艺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并不是它的唯一职能。既然文艺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那么它既要反映经济生活,也要反映政治生活和其他生活领域;既然文艺会对生活产生反作用,那么它既会对经济,也会对政治和其他社会活动产生促进作用。历史上有过不少政治性很强的优秀文艺作品,但也有一些不带政治色彩的文艺作品,同样为人民群众所欢迎。难道因为它们不带什么政治色彩,就可以抹煞它们的价值,取消它们的存在么!要求一切文艺都要反映一定的政治内容,都要为一定的政治斗争服务,难免要导致文艺主题、题材、内容、形式的狭隘化,导致文艺的僵化。
《小议》的作者对“众说纷纭”(其实他那篇文章也是“众说”中的一说)不满意。这种态度是值得考虑的。我们党号召“百家争鸣”。要“争鸣”就免不了出现“众说纷纭”。人多议论多,广泛开展争鸣,有助于明辨是非,认识真理。这有什么坏处呢?总要比搞“一言堂”好吧!怎么能说是制造混乱,“把人的脑袋瓜,嚷嚷成‘浆糊桶’了”呢?我觉得把人的思想搞糊涂的,恰恰不是目前开展的这场讨论(以及类似的对其他一些理论性问题的讨论),倒是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倒是那种僵化、半僵化的观点。
《小议》的作者在维护那种很值得怀疑的观点的同时,用了一些颇为刺耳的语言,对参加讨论的同志进行挖苦嘲讽。什么象“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那里“嚷嚷”呀,什么“避嫌”、“迂回曲折”呀,在他看来,有些人是不负责任地说大话,制造耸人听闻的东西。他说有一些“在文艺方面很有些经验和声望的同志”,指的大概是提出要讨论这个问题的比较负责的老同志吧!看来,这位古里木同志的脑袋瓜一点不象“浆糊桶”,而是很明确,清清楚楚地在批评提出问题和参加讨论问题的同志。可惜的是事实并非这样。绝大多数参加讨论的同志,都是抱着探索真理的严肃态度来发表意见的,态度也是认真的,有什么根据把他们的思想境界描绘得如此低下呢?
《小议》甚至说,对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不同看法,反映出政治观点的不同,“如果政治思想上一致,双方还有什么好争的?”作者大概不会认为他本人持的不是无产阶级政治观点吧!那么和他持不同见解的,显然就是非无产阶级政治观点的“不同政见者”了。你不同意“文艺从属于政治”,你不同意文艺统统要为政治服务,就是提倡为非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这种逻辑会引出什么样的结果,人们是不难预料的。
《小议》指责人们居然讨论起“最起码的常识”来,这就涉及到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某些所谓“最起码的常识”,可不可以议论呢?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即使是“最起码的常识”,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要坚持它、维护它,但也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使它进一步丰富起来,完善起来;如果实践证明它是错误的,那么管它是“常识”还是“定论”,都要毫不含糊地打破它,推倒它。总之,都是可以讨论的。在中世纪,太阳围着地球转曾被人认为起码的常识,然而伽俐略、哥白尼却敢于议论它,否定它。如果把所谓的“常识”、“定论”一概视为禁区,奉为神明,不敢用实践去检验它,不敢越雷池一步,“曾经圣人语,议论安敢到”,那还谈得上什么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呢?
邓小平同志在《祝辞》中还指出:“当前,要着重帮助文艺工作者继续解放思想,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精神枷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各个方面,包括物质条件方面,保证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三年多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文艺工作者在党中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勇于解放思想,勇于探讨新情况、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人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对于确实出现的缺点错误,当然要努力去克服。文艺界也正积极地采取措施解决前进过程中的问题。但这是为了促使思想解放运动更健康地发展,决不意味着可以不要解放思想,甚至去否定思想解放运动的成绩。我觉得,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不但是必要的,而且还要进一步深入地讨论下去;大量思想理论的是非,还有待于进一步澄清;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地去研究。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继续解放思想、继续贯彻“双百”方针的良好气氛。对于解放思想,只能促进,不能促退,气可鼓而不可泄,冷嘲热讽,更不是严肃认真的态度。我感到,《文艺与政治关系小议》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所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