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积极稳步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09
第1版()
专栏:社论

积极稳步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目前农业的结构和人们的食物构成,把只重视粮食种植业、忽视经济作物种植业和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状况改变过来。”一年多来,全国各地认真执行中央决定,调整农业内部的结构,单一经营粮食生产、忽视全面发展的状况有所改变,在继续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了林业、畜牧业和经济作物的发展。去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虽然比前年调减了三千多万亩,由于提高了单产,粮食总产量却比前年增加五百多亿斤。油料、甜菜、桑蚕茧、茶叶都比前年有较大增长,棉花的产量也开始有所增长。
但是,调整工作仅仅是开始,从全国来说,林、牧、副、渔业合计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还不到三分之一;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的产值还只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农业不合理的结构还远远没有改变过来,它仍然严重地障碍着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调整工作坚持下去。还没有开始实行调整的地方,更应该立即动手把这项工作抓起来。要力争三、五年内把农业布局大体上调整好,为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打好基础。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必须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农林牧副渔同时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过去狠抓粮食生产是必要的,但是,不分别地区特点和自然条件,一律只强调粮食,不惜毁坏草原、森林、塘库,损害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发展,使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利用极不合理,有些地方粮食生产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慢,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一定要把过去一个时期单打一抓粮食所造成的不合理的布局逐步改变过来,结合农业自然资源普查,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布局,充分利用资源,发挥当地自然优势,挖掘各方面潜力,使农、林、牧、副、渔各业互相协调,互相促进,都有一个大发展,逐步创造出一个合理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调整农业结构,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趋利避害,扬长补短,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并不是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各个地区、县、公社、大队都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各地都要建立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多年的实践证明,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经济结构,经济效果很差,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各个地区应当根据各自的自然优势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建立符合当地条件的具有自己特点的农业经济结构。比如,吉林省中部适宜种植粮食,就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内蒙古草原适宜养畜,就要大力发展畜牧业;江苏、湖北适宜种棉花,就要大力发展棉花生产。一个省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个县、一个公社、一个大队也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做到适当集中,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提高农民耕种技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必须坚持积极稳步的方针。能否做到态度积极、步子稳妥,关键在于正确对待粮食生产问题。粮食是人民生活的第一需要,也是实现全国安定团结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我们的粮食仍然比较紧张。当我们批判单打一抓粮食生产的错误做法的时候,对于必须抓紧粮食生产这一点决不能有任何动摇。我们说不能单打一抓粮食,目的是为了全面地完整地贯彻执行农业生产方针。只有因地制宜,才能使农业得到全面发展,也只有农业有了全面的增长,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粮食生产的问题。
既要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又要调整农业的内部结构,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各地的实践证明,首先要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上下功夫。我国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强。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努力变广种薄收为高产多收,努力改造低产田。一方面,要打开眼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我们有大量的荒山荒地,宜林宜牧,潜力极大,充分加以利用,既可避害,又可兴利。我国劳力资源丰富,在正确生产方针的指引下,完全可以使农业生产的路子越走越宽。
有些同志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抱消极态度。他们认为“粮食不过关,其他顾不上。”这是不对的。去年一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跳出单一农业经济传统观念的框框,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单一经营造成恶性循环的深刻教训,在现有的条件下,调整工作还是大有可为的。当然,调整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同的省、地区和县,自然条件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工作基础不同,千万不可重复过去那种“这个地方能够做到的,别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做到?”的主观要求和错误做法。不顾客观条件强求一律,必然事与愿违,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这样的教训再也不应该重复了。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必须把国家计划指导同尊重社队自主权结合起来。过去习惯于自上而下地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把种植面积卡得死死的,以致生产队不能因地制宜合理种植,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工作在一些地方实际上流于空谈。去年,有的地方改变了这种作法,只给社队下达粮食产量指标和征购任务,社队在保证完成粮食产量指标和征购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计划。计划体制的这种改革,有利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某些粮食高产地区,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当调正增长幅度,以利于五业并举,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这样做是必要的。对于各地行之有效的做法,应当加以总结,使它更加适应生产发展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