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在调整中推进机械工业的专业化改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12
第5版()
专栏:

在调整中推进机械工业的专业化改组
严求实
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机械工业提供大批质地优良、价格低廉的技术装备。如果不迅速改变目前这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生产、重复建设的状况,就很难适应客观需要。因此,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大力推进专业化改组,是机械工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机械工业,是技术进步的需要,发展品种的需要,不断提高经济效果的需要。
机械工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生产技术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分工协作的细密化和生产的专业化。自从机械制造业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开始,在一个机器制造厂既生产汽车,也生产纺织机械等,叫做“原始专业化”;后来发展为有的厂专门生产汽车,有的厂专门生产纺织机械,有的厂专门生产机床等,叫做“门类专业化”;再后,同是生产机床的工厂,有的以磨床为主,有的以铣床为主,叫做“产品专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发达国家又很快由产品专业化发展为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一台机器,特别是适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不再是从毛坯生产、零件加工直到热处理、总装都由一个工厂完成,而是由许多工厂协作,各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生产组织分工的这种变化,完全是为了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因为不这样,就不能把不同工厂生产的不同产品中,结构相似、工艺相近的同类零部件组织集中大批量生产,也就不能采用高效专用设备、自动生产线等先进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拿铸铁件的生产来说:一条现代化的铸造自动生产线,年产中小型铸件可达三万吨。而绝大多数机械厂每年只需要几十吨、几百吨、最多几千吨。显然,只有把许多厂需要的铸件组织起来集中生产,才能发挥这种先进技术装备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的机械厂都有自己的铸造车间,分散生产本厂需要的铸件。由于生产批量小,只有采取落后的生产工艺,甚至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人每年不到七吨。而工业发达国家,由于专业化水平高,采用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生产工艺先进,劳动生产率一般为五、六十吨,相差七、八倍。这种状况不改变,怎么能适应四化要求呢?
组织零部件和工艺的专业化生产,将大大有利于主机厂发展品种,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这在目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工厂只能生产少数几个品种,根本不可能适应这种需要。而根据社会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组织多品种生产,冷热加工、多数零件都由本厂自己干,那是很困难的。道理很清楚,一辆解放牌汽车就有一万一千多个零件,一台普通的龙门刨也有三千多个零件,如果大部分由本厂自制,增加一个品种就要多生产几千种零件。这就难怪许多企业在市场需要日趋多样化的形势面前,束手无策、叫苦不迭了。出路在哪里?出路就在大力推进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生产。在工业发达国家,一台整机百分之七、八十的零部件,是由专业零部件生产厂供应的,因此,主机厂增加新的品种非常灵活、迅速。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大体处于产品专业化的阶段。实践已经证明,这种产品专业化与多品种生产是相矛盾的,而零部件和工艺专业与多品种生产则是“相依为命”的。我们要适应丰富多采的社会需要,不能停留在产品专业化阶段,必须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
不断提高经济效果,也要求大力推进专业化改组。凡是改组工作搞得好的,虽然时间不久,却已收到明显经济效果。安徽省机械局于一九七八年组织了铸造、锻造、冲压、热处理等十五个工艺协作专业厂,效果很好。其中一个铸锻厂,人员、厂房略有增加,产量提高一倍多。北京机械局把所属四个小而全的电机厂,调整、改组为四个总装厂、三个零部件和工艺生产专业厂、两个后方厂,组织更加合理了,去年产量、利润都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天津市一机局,把分散的设备维修能力组织起来,恢复了设备维修总厂,修理能力提高百分之四十五,生产的备件品种增加三百四十多种,效率提高六倍。
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机械工业,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怎样才能搞得更好呢?有必要总结经验教训。
应当把提高经济效果,作为改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说,在制订改组规划或方案时,对于能不能提高经济效果,有多大经济效果,就要作具体分析、精确计算。现在有些单位,虽然也承认改组应当落实在提高经济效果上,但行动之前对经济效果全无计算,采取“走着瞧”、
“将来看”的态度。殊不知“出发点”不明确,“落脚点”就没保证。还有的是为改组而改组,没有认真考虑经济效果,以至“改组”完成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反而下降了。
应当把“利益谐调”的原则,作为改组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机械工业,涉及到国家和地方、省和地市、管理机关和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利益。不讲利益谐调,全凭行政命令强行组合,必然会人为地增加阻力,影响改组的顺利进行。如果悉心研究各方面的利益,使大家都能从改组中得到好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四川省组织轴承公司几经周折的经历,很可以说明问题。省里鉴于轴承生产厂点分散、重复很多、工艺落后、亏损面大等情况,确定组织轴承公司,按专业化的要求组织分工协作。开始想把地方轴承厂上收到省,实行人财物、产供销“六统一”。但因与地市利益矛盾,阻力很大。一九七八年初开始酝酿,一九七九年底还没办成。后来他们转而采取省和地市联营的办法办公司,按参加公司的轴承厂固定资产净值计算“股份”,按“股份”分配利润。同时,由省和有关地市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管理委员会,有关方面都有权参与决策。这样把各方面利益谐调起来,进展就比较顺利了。现在已订出章程,开始行动。
改组的基本作法,应当是用先进技术武装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厂,以逐步取代分散落后的生产点。现在有些单位,是从裁减主机厂入手进行改组。这种做法有两个问题。一是不易收到经济效果。即使主机厂的数量减少了,如果零部件专业厂没有大的发展,剩下来的主机厂必然还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效果不会有显著提高。二是不易作到利益谐调。特别是象汽车这样的产品,各地都需要,国家分配又不能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让哪个地区的汽车厂下马,都会有很大阻力。但是,如果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厂发展起来,以物美价廉的零部件供应各地总装,自然而然地会
“逐步取代”各主机厂自己生产的这一部分零部件,在发展中形成专业化。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比单靠行政命令,硬要主机厂下马,更符合经济规律。
零部件扩散,应当与组织同类零部件的集中生产相结合,与工厂的技术改造相结合。有些主机厂,零部件扩散出去了四分之一,结果,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原因就在于没有作到这两个结合。因为,零部件扩散出去后,如果生产批量没有增加,生产工艺也没有改进,经济效果当然也就不可能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是与生产的社会化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专业化的零部件生产厂,不应当只给一个主机厂协作,而要面向社会,为各方面的需要(配套、维修)和许多主机厂协作,这样,才能由小批量变为大批量,才能采用高效专用设备,也才能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果和劳动生产率。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现行管理体制对发展专业化生产妨碍极大。材料、产品的分配体制,财政、价格、税收体制,企业按条条、块块管理的体制等,都不利于打破地区、行业界限,组织零部件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因此,改组必须与改革相结合,才能大踏步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