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容国团的父亲的晚年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14
第3版()
专栏:

容国团的父亲的晚年生活
马兰
十二年前,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容国团由于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在年华正茂的时候离开了我们。他的父亲容勉之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这些年来,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是怎样生活的?关心容国团的人都在关心着这位老人。
按照地址,我轻轻地叩响一个单元楼房的门。开门的是个小姑娘,四、五岁的样子,圆圆的脸庞,一双大眼睛。“爷爷,来客人了。”清脆的童音,使我心头一热,哦,老人不是孤独的。
走出来的正是容国团的父亲——容勉之。虽说他已有七十六岁的高龄了,但精神矍铄,腰板硬朗。
容勉之十五岁开始当童工,是一位参加过香港大罢工和广州公社起义的老海员。他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怀着真挚的情感。少年时期的容国团,经常在父亲所在的香港工联会海员工会俱乐部“康乐馆”打球。在海员叔叔们的关照下,容国团逐渐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一九五六年,日本乒乓球队参加第二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访问香港。在对抗赛中,容国团打败了刚刚获得世界男子单打冠军的荻村,蜚声海外。当时香港不少组织用极优厚的待遇来聘请容国团参加他们的球队。而老人毅然送儿子回内地,老人心想:祖国需要他。第二年,老人自己也携同老伴,一起回内地了。
开始,容勉之在广东省运动员训练基地的图书馆工作。后来,老伴病故,他就退休到北京和儿子同住。正当这位老人和儿孙团聚欢度晚年的时候,灾难却降临下来,一场惊心动魄的动乱夺去了他的亲人。容国团,这个为祖国捧回第一个奖杯的世界冠军离开了人间,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父亲。
失去亲人的悲痛自不必说,接踵而至的还有精神上的压力和经济的拮据。过去要好的朋友不敢来串门了,有的路上碰见了,也不敢打一声招呼。儿媳妇小黄曾是国家田径队运动员,在业余体校当田径教练,每月只有四十几块钱工资,加上老人二十多块钱退休金,生活够紧张的……。
然而,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们:象容国团这样热爱社会主义的青年,决不是“修正主义苗子”,象容国团这样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的人,决不是什么“敌人”。老人清楚地记得,一九五九年,容国团在我国乒乓球运动史上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一九六一年,又和战友们一起,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一九六五年,容国团作为女队教练,带领女队第一次夺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这三个“第一次”,为祖国赢得了光荣。他会是“敌人”吗?不会,绝对不会。老人和他的儿媳妇都怀着坚定的信念,等待着为亲人昭雪平反的一天。
在最困难的年月,二十八岁的小黄毅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有人劝她为自己想想,她却说:“我是个青年人,吃点苦挺得住。老人年岁大了,在内地又没有其他亲人,后半辈子总要有人照顾,我们是一家人,我不照顾谁照顾?”小黄是一位具有中国妇女美德,善良、刚强的妇女,她顶住了种种压力,默默地忍受着悲痛,分担着老人的忧愁,在风浪中保全了这个家。她的行动,安抚了老人那颗破碎了的心。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黄有了个对象。老人虽然暗暗地为她高兴,但是他的心又被新的悲伤攫住了,要是儿媳妇和小孙女离去了,剩下孤零零一个人该怎么生活啊?小黄懂得老人的心情,她早就安排好了:我们还是在一起,只是多一个人。
新的家庭组成了,新加入这个家庭的老李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师,一个心地善良的男子,一家人亲亲热热,老人心里得到了安慰。
不久,老人肺病复发了。夜里,一阵阵咳嗽声揪着小黄的心。她劝老人去看病,起先老人不肯去,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活不了多久,看病怪麻烦的。可小黄执意要他去看,并且扶着老人走东奔西找大夫。在北京市结核病医院碰到一个好大夫,他得知病人是容国团的父亲,立即接收老人住院。老人平时最喜欢看书报,住院期间闷得慌,更希望看到每天的报纸,老李象亲生儿子一样,每隔三两天去看望一次老人,给他送书送报。在住院的九个月里,人民日报一天没有缺。老人感激地说:他把我当父亲,我也把他当儿子。
小黄和老李对老人好,老人也十分体贴他们。老人在香港当过厨师,有着一手烹调好手艺。两口子工作忙,他就给全家做饭。中午老李不回家,老人总是把好菜好饭留到晚上吃。老李是山东人,一到星期日,就包饺子、馄饨,变着花样,用北方饭给老人调味。
后来小黄又有了个小女儿,因为妈妈、爷爷是广东人,这孩子取名叫小粤。现在,小女儿小粤在幼儿园,大女儿小秋在中学读书。
那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老李买了大蛋糕,回家送给“女同胞”——在这个家庭里女同志占多数呢。小黄把大蛋糕切开每人一份,第一块刚刚切下来盛到盘子里,小粤那双胖乎乎的小手就把盘子端起来,送到爷爷房里去了。看到这情景,老人心里比蛋糕上的奶油还香甜哪。
老人的心里还有一个最亲的亲人,那就是周总理。容国团夺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回来,周总理接见了他,热情地祝贺和鼓励他。以后,当总理得知容国团被迫害逝世后,心情十分沉痛,指示一定要按政策办。总理对容国团的父亲也很惦记。总理的关怀温暖了老人的心。他把总理的像片端端正正地放在案头,以寄托自己的怀念之情。
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家体委正式为容国团昭雪平反,并按政策规定发给家属抚恤金。现在,老人心情舒畅地过着晚年生活。
老人在谈话中说了一句成语:“爱屋及乌”。他解释说:古书上有:“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人们喜爱为国争光的容国团,也尊重他的父亲。这几年,体委领导每年春节都来看望他。买菜时,售货员主动帮老人选菜;到银行去,银行的同志热情地问候老人身体情况。近年来经常有一些港澳朋友去看望他,也有不少港澳同胞来信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最近,容勉之分别二十多年的七十八岁的哥哥,带着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从香港来看望老人,共享家人团聚之乐。
一个老人失去唯一的儿子是悲伤的,但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大家尊重他,照顾他,弥合了他心中的创伤,使他重新获得一个融洽、温暖的家。这,正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
(原载《新体育》第五期,新华社发,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