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文艺黑线总后台”的罪名必须推倒——为刘少奇同志辩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14
第5版()
专栏:

“文艺黑线总后台”的罪名必须推倒
——为刘少奇同志辩诬
葛琼
从一九六六年开始的十年大动乱中,我们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刘少奇同志,被林彪、“四人帮”一伙强加了许多罪名,其中之一,叫做“文艺黑线总后台”。一九六六年初,林彪、江青合伙炮制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第一次耸人听闻地提出:文艺界有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接着,他们把刘少奇同志诬为这条“文艺黑线”的“总后台”,把文艺界的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归咎于少奇同志,把他说成是造成文艺界“演变”的“罪魁祸首”。
经过三年来清算林彪、“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路线,拨乱反正,大家已经很清楚,所谓“文艺黑线专政”论和“文艺黑线”纯属虚构。事实真相也已大白于天下,所谓“文艺黑线总后台”,也完全是对刘少奇同志的诬陷。林彪、“四人帮”横行了十年,所谓“大批判”的流毒遍及全国。在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的今天,我们要摆事实,讲道理,为少奇同志辩诬,坚决推倒林彪、“四人帮”一伙强加给他的诬蔑不实之词。
一,林彪、“四人帮”强加在刘少奇同志头上的罪名之一,就是所谓反对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而构成这个罪名的一条所谓“根据”,是说他说过“中央负责同志对文艺作品发表的意见,可以听也可以不听”。由此得出结论,说他煽动文艺工作者不听毛主席的话,对抗毛主席对文艺界的指示。
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刘少奇同志确实不止一次地讲过,党和政府的各级负责同志可不可以对文艺作品进行批评以及文艺工作者怎样对待这些批评的问题。一九五六年三月五日同周扬等同志的谈话,同年三月八日在听取文化部党组汇报工作时的谈话,都讲过这方面的意见。少奇同志说:“现在对文艺批评太多了,特别是口头批评和品头评足太多了。这一点,应当引起注意。”怎么注意呢?他讲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作家们讲的。他说:“党与政府采取政治上的干涉,有的是应当的,如《武训传》、《〈红楼梦〉研究》等问题,就是干涉得对的;但是也有的干涉是粗暴的,或者干涉错了的。”“作家以后遇到这种干涉的时候”,“如果有组织上的正式决定,在这个决定没有取消和改变之前,你就得服从”;“作家如果不同意组织上的意见,还可以把组织上的正式决定连同你的意见寄到中央来”。如果“没有正式文件,你可以只当作个别意见,可以不听”。二是对领导者讲的。他说:“鼓励批评,发展批评,这是一;批评力求正确、适当,这是二。批评应对人有所帮助”。又说:“负责同志看戏,不许议论不行,议论了对人又有压力,我随便讲几句,不能算批评,可以不听,如果是正式意见,那就讲清楚。议论有时是正确的,有时不一定正确,省委决议也有不正确的,都可以议论。外行提意见应采取商量的态度,不要站在作家之上。”
刘少奇同志的这些话,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第一,他强调的是要有辩证法的思想方法。作家要正确地看待党和政府对文艺的干涉,不要把所有干涉都看成是错误的。要正确看待领导者的意见,对来自领导的正确意见要虚心听取,认真执行,不要不加分析地把领导意见都看成是“横加干涉”。另一方面,领导者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意见,正确对待作家的创作。不管你多高的职位,都不能把自己个人的意见看成是党的决定,要下面坚决执行。不要搞“一言堂”,要按艺术规律办事,不要横加干涉。第二,他在这里指的是各级负责同志,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的负责同志,是泛指,而绝不是针对某一位领导,更不是针对党,针对毛主席。因此,林彪、“四人帮”硬说刘少奇同志借这些话煽动文艺家不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完全是诬蔑,是挑拨离间。少奇同志对文艺工作者和负责文艺工作的领导者所讲的这些话,不论在当时或是在今天,都是正确的。
二,林彪、“四人帮”加给刘少奇同志的另一个罪名,是所谓“鼓吹全民文艺”,反对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这个帽子不小,但可笑的是,他们找不到任何根据。因为刘少奇同志从来没有说过“全民文艺”或类似的话,更谈不上“鼓吹”。但是,林彪、“四人帮”一伙却利用他们控制的舆论工具,煞有介事,振振有词地把刘少奇同志说成是在中国鼓吹“全民文艺”的“罪魁”。林彪、“四人帮”一伙也确有偷天换日之术,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所谓“根据”,那就是一九六二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文中提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的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全体人民都应当是我们的文艺服务的对象和工作的对象”。这就是当时大批“全民文艺”论的唯一“靶子”。少奇同志没有说过“全民文艺”的话,这个罪名又怎么好加在少奇同志头上呢?于是他们就采用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诬陷手法,硬说这篇社论是少奇同志授意,在他支持下抛出来的。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口号,究竟有没有错,是否就是鼓吹“全民文艺”,反对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呢?是否就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呢?否。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这篇名著中就讲过,文艺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他还说过,“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讲过:“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从这里不难看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同“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人民大众”这样的提法没有本质区别,实质是完全一致的。那么,《人民日报》这篇社论就算体现刘少奇同志的指示精神,又有什么错误呢?明明是列宁、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一到刘少奇同志那里怎么就成了“修正主义”了呢?这只能说明林彪、“四人帮”一伙把这一口号说成修正主义口号,是别有用心的。事实上,林彪、“四人帮”一伙,在批判这个口号时也是心虚的,他们从来不引列宁的那句很重要的话。他们也根本不敢全文引用毛泽东同志上述那些话,即使引用了也是把“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前半句话删去,只引用这段话的后半句话。由此可见,他们这种手段是不正大光明的。他们反对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其目的就是要为他们的小集团服务,为他们的反革命政治阴谋服务,这不是昭然若揭吗?
三,林彪、“四人帮”给少奇同志加的又一条罪名是所谓宣扬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艺。他们从少奇同志的几次关于文艺问题的谈话中,找出片言只语,企图证明他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艺的“吹鼓手”,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元凶”。其中被攻击得最多的是三次讲话:一次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的《在文教工作汇报会上的发言》。少奇同志讲了如下几个意见:第一,他说,“电影可以审一下,但要快,中国片子要迅速审查一下,有些无害的迅速审查上映”;第二,“已禁止的五十五出戏,要重新审查,开禁,目的是让戏班子能吃饭,共产党胜利了,怕什么?”他同时还讲到“要积极创造新的艺术,以便压过封建迷信的东西”;“如有政治上的必要可禁止,思想上有问题的不要禁,不能用禁止办法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如封建迷信)。”
刘少奇同志的这些话,是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讲的。那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新文艺的力量还不大,旧文艺不可能一下子改造过来,为了团结为数甚多的旧艺人,让他们能够吃上饭,作为权宜之计,允许他们继续演一些未经改造过的旧戏,在审查上放得宽一些,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少奇同志提倡创造新的文艺,正说明他是正视现实,又看到未来的。这同鼓吹“大演”旧戏完全是两码事,更谈不上“宣扬”封建主义。林彪、“四人帮”一伙,把少奇同志的这个讲话,看作是他“一贯鼓吹”封建主义文艺的证据,是荒唐的。
另一次是一九五六年三月八日,刘少奇同志在听取文化部党组汇报工作时说过:“戏改不要大改,有害稍改,无害不改,有些老戏很有教育意义,不要去改。”他的原意,是要求到戏曲剧团去搞戏曲改革的新文艺工作者,不要犯急性病,把所有旧戏都加以乱改,以致改得不象,违反了历史真实。他主张有的改,有的不改,从实际出发。这本来是很正确的,但攻击者把少奇同志说的“有些老戏很有教育意义,不要去改”,歪曲成少奇同志不分好坏,笼统说所有“老戏很有教育意义,不要去改”,而且前面加上“一贯宣扬”四字,这就把刘少奇同志说成旧戏的崇拜者和封建文艺的鼓吹者了。这就完全歪曲了少奇同志讲话的原意,而且完全不看讲话时的背景。这不是十足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吗?
再一次是一九六四年一月三日的《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这个讲话中许多完全正确的话,被攻击为“黑话”,例如“十八、十九世纪的文学……其中有些艺术标准是可以吸收的”;例如“要使现代戏占优势,要把历史戏、外国戏挤到第二位去”;例如“历史戏也可以演,有些历史戏是好的”等等。少奇同志讲的外国文学艺术的“有些艺术标准是可以吸收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就是说可以借鉴和利用外国的某些艺术形式,这同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一致的。毛泽东同志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把少奇同志的话攻击为崇洋思想,宣扬外国资产阶级文艺,是完全别有用心的。刘少奇同志在另一次讲话中说,“要让反映现代题材的作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帝王将相的也搞,但要少搞些”。这本来是有分析地谈题材问题,也被指责为要替帝王将相文艺争百分之二十的地盘。对于刘少奇同志的这些指责,恰恰暴露了林彪、“四人帮”的反历史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真面目。他们对中外文化遗产的这种反历史主义的、虚无主义的态度和他们奉行的“彻底扫荡”的方针,历史已经证明是反动的。
四,林彪、“四人帮”还诬蔑刘少奇同志腐蚀文艺干部,培养修正主义文艺队伍。他们提出的所谓“根据”有两条。一条是说少奇同志推行所谓“三名三高”政策;另一条是所谓反对作家深入生活。这是真的吗?事实是:少奇同志在一九五六年三月八日在听取文化部党组汇报工作时说过:“对待演员,好演员工资要高些,吃得好些;差一点的,工资可低些。”当然,如果超出我们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要求给名演员太高的工资,造成过分的悬殊,是不对的,我们并不赞成。但是,少奇同志的话根本不是这个意思,他是强调应该有所区别,是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从实际效果来看,它可以推动演员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相反,如果不分水平高低,贡献大小,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这才是违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如果推行绝对平均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才是真正腐蚀我们的文艺队伍,培养社会主义的蛀虫。林彪、“四人帮”所推行的政策不正是这样的吗?所以,说刘少奇同志推行什么“三名三高”政策,培养修正主义文艺队伍,这完全是诬蔑。至于说少奇同志反对作家深入生活,已经有不少同志写文章澄清事实,为少奇同志辩诬,这里就不多说了。由此可见,给少奇同志加的这条罪名也完全是诬蔑不实之词。林彪、江青诬蔑我们文艺队伍“烂掉了”、“垮掉了”是毫无根据的攻击。实践已经证明,我们这支在革命战争中由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亲手培养起来的文艺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战斗的队伍,尽管这个队伍中还有些同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但总体上说,这是一支党所信得过的队伍,他们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大的战斗作用。刘少奇同志为培养这支战斗队伍所作出的贡献,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
林彪、江青一伙虚构的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文艺黑线”和所谓“文艺黑线专政”,事实早已证明是他们的杜撰。刘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领导工作中,始终是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他对于文艺工作的领导,也是贯彻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和方针的。林彪、江青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必须彻底批判!他们强加给刘少奇同志的所谓“文艺黑线总后台”及其它各种类似的罪名必须彻底推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