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民主柬埔寨政府管辖区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22
第7版()
专栏:柬埔寨通讯

民主柬埔寨政府管辖区巡礼
新华社记者
民主柬埔寨在粉碎越南侵略军旱季攻势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些后方基地,准备长期抗击越南侵略者。这是柬埔寨军民在战斗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五月初,我们访问了柬埔寨西部地区的一个后方。这里有居民新村、医院、干部训练班……。条件虽然还相当艰苦,但是已初具规模。
居民新村
民主柬埔寨军队从金边撤退以后,曾有大批群众跟着行动。但是,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军队的流动性又太大,群众暂时无法定居,也就流散了不少。随着民柬国民军不断取得胜利以及柬埔寨爱国、民主、民族大团结阵线政治纲领的公布,各方群众就陆续聚拢而来。他们披荆斩棘建立新村,准备长期坚持斗争。
我们访问的第一座新村建在一片林间空地上。数十座茅草高脚屋沿着新修的土路一侧整齐地排列着。这里住着六百名居民。这个村庄离开前线只有六、七公里,不时可以听到隆隆的炮声。但是,居民们仍然镇静地生活和劳动着。有的在磨米粉,有的在编织竹篮、竹筐,有的在盖新房,有的在挖防空掩体。记者问一位女青年:“离前线这么近,怕不怕越军打过来?”她回答:“怕,没有用;打,才有出路!”她还说,全村男女青年已经组织起来,有三十多支枪,日夜有人放哨。
这个村建立的时间不长。现在,他们已在计划着蔬菜基本自给,粮食自给率达百分之三十,还打算养一些猪和鸡。
我们看到,在房前屋后,已种满了香蕉、木瓜、木薯、甘蔗和各种蔬菜。在村庄北面,开辟了数十公顷荒地,一群群女青年们有的在点燃干枯的树枝和杂草,充当肥料;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播种玉米。
居民中有许多能工巧匠。我们碰到了一位名叫吉昂的五十六岁的木匠。他的汗水洒在新村每一座住房的地上。他说,将来在金边重新解放之后,他还要回到那里当木匠,在战争废墟上盖起更美更高的住房,把一技之长贡献给国家建设。
丛林医院
在丛林深处某地,我们参观了一座医院。全院有两名外科医生,其中一名是院长兼任的,还有十九名护士。医院共有一百五十张病床,主要用于外科,内科只限于治疟疾和皮肤病等。
这座医院设备极为简陋,手术室是用木板支撑起来的,用蚊帐和塑料布同外面隔开。没有精密的医疗器械,更谈不上无影灯了。但是,自去年十一月建院以来,它已经抢救和治愈了七百多名病人。
医院面临着缺乏药物的困难。医务人员便设法寻找草药,用土办法治疗伤病。去年底,由于疟疾的蔓延,这所医院接受的病人激增到五百人,全体医务人员就不分昼夜地连续值班。病床不够,就用吊床。经过努力,终于使这些病人一一出院了。
为了解决医务人员缺乏的困难,在这座医院附近,已开办一个医务训练班。训练班和更多医院的建立,正是民主柬埔寨政府管辖区稳固的表现。
英雄遍地
在新村里,住的多数是妇女、老人和小孩。青壮年男人有的上前线去了,有的被越南侵略者残害而死。妇女在后方成了擎天柱。她们在战火中成长,许多人都有着一段英勇抗越的故事。
我们坐在一座茅屋前,随便同一位叫列伊的青年妇女攀谈。她的丈夫在前线打仗。她向我们介绍撤出金边后,抓越南特务的故事:“我们随军撤退。半路上同越军遭遇。炮火打得可猛烈哩!我从森林里背出了一个伤员,接着把他放上吊床式担架。”她指着屋檐下的一个尼龙吊床接着说:“就是这种式样的。我和同伴把他抬起,走了约一公里半。我们问他几句话,他用结结巴巴的柬语回答。我们开始怀疑他。到了医院时,我们从他身上掏出一个报话机。哎呀!是个特务!我们立刻把他逮住了”。
象列伊这样抓特务,绝不止她一人,比比皆是。我们会见了一位叫叻特的病号,她才二十一岁。她的同伴告诉我们,她是一个英勇的姑娘。一九七六年,她参军不久,就被越南兵打伤。因为弹头接近血管,不能开刀,现在还没取出来。同年十二月的一天,她又被越军子弹打伤臀部,勉强走了一段路,坐在河堤休息。可是堤坝突然塌方,把她埋在土里,直到她恢复知觉时才发现已躺在后方医院的病床上。直到现在,她的臀部骨头缝里还有子弹头。去年雨季,她的伤痛复发。就在这时,越南侵略军来袭击。她仍然和战友们一起抵抗敌人,并且抓了六个越南兵。
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姑娘如此坚强?叻特说:“我的大姐被越南军队杀害了,父母不知去向,国土被越南占领,不拚,就没有出路!”(附图片)
民主柬埔寨经济财政部长秀宗(中)亲自向群众发放救济品。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