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阅读
  • 0回复

中国文物在美国——《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23
第7版()
专栏:

中国文物在美国
——《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侧记
筹备已久的《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于今年四月中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揭幕了。这是继一九七四年《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之后在美国举办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中国文物展出,也是近年来外国在美展出古文物中颇为重要的一次。自开幕以来,观众络绎不绝,盛况罕见。
此次赴美展出的我国文物主要为青铜器,另有秦俑及玉器共计一百多件。很多都是前几年才出土的稀世珍品,其中最重要的有堪称国宝的“利簋”、“何尊”、“四羊方尊”、“莲鹤方壶”、“长信宫灯”,以及玉“双面人”、“双体人”等。尤其是通过海运和空运横渡大洋首次来西半球展出的与真人真马同样大小的秦兵马俑,更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和激赏。为了向公众宣传,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派专家拍摄了不少精致的照片,印制了精美的图录,还制作了青铜器的复制品,供观众购藏。这一展览将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匹茨堡、洛杉矶、波士顿等五大城市巡回展出一年半之久,以使美国各地区广大观众有机会欣赏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中国古代文物来美展出不仅广大观众极感兴趣,美国考古和博物馆界也非常重视。不少学者纷纷著文加以推荐,如发行量达一百五十万份的《斯密森学会杂志》用了两期的封面和两篇专文介绍我出土秦俑和铜器;行销遍于世界的《时代》、《新闻周刊》和《纽约时报》也请了学者如谢尔曼·里等撰写了长文评述。此外,还将计划在六月份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筹备,在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和美国学会联合会支持下,举办一次“中国青铜时代”学术讨论会,邀请美国、日本和中国学者参加,共同研讨,进行学术交流。
美国人民对中国文物的喜爱是有其一定原因的。由于美国历史较短,人们对于一些文明古国的历史文物一般都很向往,因而常喜欢参观博物馆。美国的博物馆,全国约有一千家以上,其中规模宏大、收藏丰富的也不下数十家。美国广大群众已把参观博物馆视为一种日常的文化艺术享受和求知的来源。在美国街头,一般很少见到有排队现象,而当博物馆有世界珍贵文物展出时则大摆长龙。
在美国的学术界中,研究汉学和研究中国金石书画的人为数不少。这与美国一些较大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保有大量中国文物很有关系。近百年来,我国文物如铜器、玉石、雕塑、书画等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运来美国,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也确有精品和至宝。如大家熟知的龙门北魏石刻“帝后礼佛图”现分别陈列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市艺术馆。著名的昭陵六骏中的“拳毛?”和“飒露紫”两件石刻藏于宾州大学博物馆。据了解,中国古代文物在美国一大部分藏于各种博物馆,一部分为收藏家所有,也有一些流动于文物市场。
收藏在私人手中的中国文物量也不少。有些收藏家还请专家为之编辑图录和撰写研究报告。最近见到了著名中国文物收藏家萨克勒先生的收藏品。其中最珍贵的一件是长沙楚墓出土缯书,载有天神地祉等神话,是研究楚文物的重要资料。其它收藏品有商周青铜礼器三百余件,也有不少玉器,且年代齐全,颇有参考价值。另外,他收藏的明清两代书画也很可观,所编目录业已出版。他如顾洛阜先生收藏的中国画,量亦颇丰,其中宋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郭熙树色平远图卷、米芾草书诗卷,元倪瓒江渚风林图轴等,都是他著名的藏品。还有辛格医生也有大量收藏,惜未见到。美国的私人收藏是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因为很多收藏家常把他们的藏品借供展出,于生前或去世后捐赠。
他们既有这么多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又见到了我国解放后大量的出土文物资料,尤其是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美国研究中国文物的考古学者、美术史家等学者、教授近年来极为活跃,学术著作也有所收获。这些学者的著述,不仅在钟鼎方面,也旁及于陶瓷、玉石等。近来也有不少人钻研中国书画,一些大学和博物馆甚至举办中国书画展览。美国观众对明清以来的绘画很感兴趣,非常喜欢写意画和泼墨山水,对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作品倍极欣赏。最近,由于华裔美国学者的提倡和介绍,美国人又开始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奇怪的是,他们最喜欢的是草书,据说,他们认为草书和写意画的技法和意境,对一些现代美术创作,可以有某种启发和借鉴作用。
总之,现在美国似乎正在开始一个研究中国古代文物的新的热潮。愿两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中广泛交流、互相切磋,通过这些活动,促使中美两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张文颖寄自华盛顿)(附图片)
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在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这是展览的主办人保罗·奥斯丁在观看展品——西汉长信宫灯。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