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著名土壤学家李连捷教授在病中呼吁:切莫再清谈 清谈要误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24
第3版()
专栏:

著名土壤学家李连捷教授在病中呼吁:
切莫再清谈 清谈要误国
最近,著名土壤学家、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连捷抱病找记者反映,专家的会议太多,占去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而实效甚微。他说:现在有些部、局领导人也不作多少认真准备,到这个会上说一阵子,到那个会上说一阵子,都是些不着边际,可有可无的话。这是清谈,而清谈是要误国的。近两年来,我被邀请参加的一些农业科学讨论会,不少是这类清谈会。比如总是在一些大型会议上争论对农业现代化的看法,这有多大意义?我认为对一个问题基本明确之后,就要去认真落实,在实干上下大功夫。
李连捷教授说,前些年,“四人帮”把许多问题都给搞乱套了,我们需要开一些会拨乱反正,澄清事实,分清是非。但是,光停留在这一步上还不行。我们预期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从现在算起,到二○○○年还剩下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总共也就是七千多天,时间太紧迫了!况且现在社会帝国主义那样猖獗,我们更要抢时间把国家搞得强大些,哪有时间清谈?现在议论多,行动少,说的多,做的少,会议多得叫你应付不过来。有些会议动辄几百人参加,一开就是十天半月,闹得全国各地来来往往,说旅游不象旅游,说讲学不象讲学,效果不好,又占了人们很多时间。我们不能老是泡在会议中清谈,要尽量多做实际工作,许多困难和问题可以争取在干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李连捷教授今年七十一岁,从事土壤学的研究已经四十余年。两年前,记者在北京农业大学见到他时,他还满面红光,精神抖擞。那时,他一家八口挤住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北京农业大学无力解决。困难很多,他没有发牢骚,仍然希望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多做些工作。他每年东跑西颠,参加各种会议。但年龄不饶人。这次见到他时,他显得面容憔悴,行动迟缓。记者问他住房解决了没有?他苦笑一下回答:“科协二大上好心的同志帮我呼吁了一下,才答应解决。”接着,他又把话题转到清谈上。他说:我们这些老头子,身体就象随时可能贬值的货币一样,说不行就不行了。老是请我们去开会,看上去挺重视我们,实际上对国家、对我们都没有什么好处。开那些大而空的会议花钱自不必说,对我们的工作和身体也很不利。我中学时的老同学、华南工学院院长冯秉铨,事务缠身,会议过多,起码的休息得不到保证。结果,在他带队参加科协二大的前一天,突然病故了,这多么可惜!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真正改变领导作风。当然,我不是一般地反对开会,而是反对开那些大而空的会。必须开的会也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事前作好充分准备,力求开得质量高,见成效。大型的会议要尽量少开,现在有些会议为开会花的精力大,会后花的精力少,有的会开完也就完了,会议精神见不到落实。开会就要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的会宁可不开。国家要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可以找些专家谈个三天、五天,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表意见。这样做,领导也会有收获。如为了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可以事先给有关方面的专家分配研究任务,让他们带着助手去作调查研究,然后组织他们一起进行实地考察,边看边谈,这样,花钱少,却能解决问题。
本报记者 王友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