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全面理解控制人口的计划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27
第5版()
专栏:

全面理解控制人口的计划性
胡保生 汪应治 王浣尘 蒋正华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后,有些同志提出将来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会不会过大,老年人和青壮年人数的比例会不会不协调。这就是所谓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要求根据人口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趋势,自觉地适时地调整人口政策,使人口的减少或增加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提出,是积极的。
有的同志担心人口“老龄化”,是对我们有计划控制人口方针的计划性缺乏全面的理解。他们把有计划控制人口片面地理解为减少人口,把一个时期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简单地理解为永远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样,就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了。其实,有计划控制人口的计划性,不能只理解为减少人口。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自觉地减少人口是计划性;在另一种情况下,我们自觉地增加人口也是计划性。有计划控制人口的计划性,也不能理解为永远只实行一种人口政策。不顾情况的变化,把一定时期的人口政策长期化,那不是计划性。瞻前顾后,对人口发展作出一个长远的规划,根据情况的变化自觉地调整人口政策,才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根据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一对夫妇大体上生两个孩子是较理想的。但是,由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基数很大,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全国人口将增加到十四、五亿才能趋向于平稳。在近四十年里人口发展到这样多,对于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极为不利,对于建设四个现代化伟大强国的目标妨碍极大。在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具体条件下,从整个民族的利益出发,只能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不如此,就不能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但是,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如果在一九八五年,做到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并且长久继续下去,十四岁以下年轻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急剧下降,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逐渐上升,半个世纪以后将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以上,那就意味着每三个人或四个人当中有一个老年人。人们所担心的“老龄化”问题,可能就是从这里引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不可能发生呢?应当说是有这个可能的。可不可以避免呢?肯定说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在于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调整我们的政策,掌握人口控制的主动权。
我们对比了多种方案,现在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二○○五年左右调整政策,就可以把总人口的峰值限制在十亿零六千万左右,到二○六○年就能进入平稳状态,总人口将在八亿三千万左右,老年人的比重在二○二○年为百分之十三点三,二○三○年为百分之十七点八,二○四○年为百分之二十三点三,二○五○年为百分之十九点五,二○六○年为百分之十四点三,之后就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十四的等级上,即在七、八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其中只有一个短时间内达到在四、五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的情况。这说明在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满可以放心地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时候,根据这几十年的历史过程和当时的情况主动地调整政策,又可以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以下,限制在一定的短时间之内。
人口发展的计划性,不仅在于不失时机地调整人口政策,而且要有长远的规划。人口的规划比起经济发展规划时间应当更长,因为人口的发展是有惯性的。人口要增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增加得了的,人口要减少,在正常情况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减少得了的。
人口发展的惯性是相当大的。根据系统工程和控制论的方法,我们对几十个人口控制方案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知我国的人口有一个七十多年长的周期。这个周期接近于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一旦出生了一个小孩,平均地说,他将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活动七十年左右,都要先后经历青少年期、中壮年期和老年期三个时期。这也就是说,在人口政策上的一个变化将要影响其后七十年以上的人口发展过程。面对这样巨大的惯性,讨论我国人口控制问题,至少要有七十年以上的远见,要从今后七十年以上的全过程来考虑今天的政策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