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京市各公营工厂职工 不断创造工具改进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24
第7版()
专栏:京市新闻

  京市各公营工厂职工
不断创造工具改进技术
若干工厂行政负责人员轻视合理化建议,对创造发明未能及时给予帮助与鼓励,亟应改进。
【本报讯】据工人日报消息:首都公营工厂工人的创造发明、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已普遍在各厂日渐增多起来。据初步调查,电车公司修造厂,今年一至五月间就有技术改进二十八件,合理化建议十三件,创造发明一件。石景山发电厂的合理化建议,已经出现七十二件。农业机械一分厂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只工具改进一项,就有四十一件。模范人物也大批地涌现。石景山钢铁厂石重珍利用废铁剩余煤气代替煤烧,每月省煤一千吨,使每吨生铁降低成本二十斤。他又使铁渣纯化,每天可多出六百公斤生铁。汽车公司朱临创造了五一式煤气车,使成本降低了五分之一。电车公司刘梦星曾接连贡献了三件技术改进,一项合理化建议。罗文忠一人就提了六项合理化建议。卢运泰也提了三项合理化建议,作了二个技术改进。电信局侯德原发明八八式、T式交叉,减少了串话、漏话,一年可节省人力、物力折米一百八十多万斤。农业机械厂王长佩、刘文儒等创造了水车管子机,一个月的任务,半月内就完成了。石景山发电厂朱致墨、周洪声的一项合理化建议就省下米五十多万斤。像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在北京刚一解放时,有些职工不相信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还迷信只有外国货好的说法。现在不然,有了困难,自己就想法克服。不仅过去的废物今天有用了,过去的纪录打破了,而且中国从来没造过的东西,也能造了,几十年来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也解决了。电信局郭曼一、张鸿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十三号G阻抗测试器”,比日本的“二○一号”和四号“TA”成本低一半,工作效率提高了四倍。现在用的其他几种外国货,还没有他们的创造品适用的范围大。天线绝缘子,一向是从外国进口,新建玻璃厂的工人邱起才、李德瑞和厂长尤其侗,经过数次试验,终于制造成功,比日本货好。他们并制成了玻璃油眼。电车公司的电车,近二十年来,每到雨季就要坏车。自四月间该公司采纳了卢运泰、邓发熙两个工人的建议,装置了阻力挡水板和马达挡水板之后,问题就解决了。今年“五一”节那样的雨,凡安装有挡水板的车,全没有坏。今后雨水深及半尺,电车仍可照样行驶。
工人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或提出合理化建议时,不少的领导同志采取了官僚主义的态度,有意无意的对工人的积极性“泼了冷水”。如:电车公司邓发熙,在今年二月第一次防水会议上,就提出了挡水板的办法。因为行政不加重视,没采用,造成了四月十五日大雨坏车二十四部的损失。汽车公司徐嘉兴早在朱临改造石炭炉以前就提了石炭炉的改造建议,但该公司行政上始终没理。汽车公司企划室副主任吴泽霖对工人魏香山做引擎试验台,却说:“没什么希罕。”不少厂子小手小脚,有功不奖或舍不得奖,个别厂子的行政负责人还说:“工人是国家主人,生产积极理所当然,如果还要奖励,那是觉悟不高。”建设局朱景林、宋文浩制造了回转筛,每年可省两万多斤小米,行政上只奖了毛巾一条,肥皂一块,不很好的自来水笔一支,笔记本一个。石景山钢铁厂改造洗气机后,每天省米一千七百多斤,一年能省六十多万斤,可是行政上对建议的三个人只奖了二百五十斤米。电车公司今年春季发奖,个人奖最高的是三十五斤米,最低的少到六斤,每一级也只差二斤。并且是三月份才评了去年十一、二月的奖。本月十六日,车路职工代表会才讨论一至四月的奖励草案。有的厂子规定的条例不合乎多劳多得的原则,有的不合乎超额奖励的原则,石景山钢铁厂、发电厂、电车公司、汽车公司、汽车修配厂、电信局、建设局、自来水公司、被服厂、机器总厂、二分厂、农业机械总厂、门头沟煤矿、天津铁路局北京分局和丰台桥梁厂十五个工厂企业中,比较突出的创造发明、技术改进、合理化建议就有四十一件。因为工厂企业领导者不愿奖励,或者一直在“调查”,所以至今还有二十四件没有给过任何奖励。有的借口没有统一条例,没有生产定额,一拖再拖,未能及时给工人表扬与奖励。
对于工人积极性,不给予适当的奖励,结果当然是很坏的。有的工厂,因为一直没有奖,工人说:“我好好干也是这样,不好好干也是这样。”新华印刷厂成立管委会,工人提的意见中大部分是管理制度和奖励方面的。有的单位只奖了几个最好的人,工人说:“如果只奖几个最好的人(就是这样,也还奖的不完全适当),工人在月中一看挤不到头上几名就泄劲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