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一枝带露的野玫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28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一枝带露的野玫瑰
孙钧政
花,人人喜爱,人们常用香花来比喻好作品。青年作者李迪的中篇小说《野蜂出没的山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文苑的百花丛中,象一枝带着露珠的野玫瑰,新鲜、旺盛、生机盎然,以它流光溢彩的美,吸引着广大的少年读者。
小说以西南边寨宁静、安谧、艳丽的风光为背景,真实地艺术地描写了西南边疆僾尼族三少年:德龙、威拉、娥玛,在一场保卫边寨安全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终于成长起来的故事。
作者在安排这部书的结构时,认真考察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因此能把小说写得扣人心弦,情节的发展曲曲折折,“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或先惊而后喜,或始疑而终信,或喜极信极而反致惊疑,务使一折之中,七情具备,始为到底不懈之笔”。(李渔:《闲情偶寄》)《野蜂出没的山谷》的结构就具备上述的特点。德龙捉“水怪”一节,写得很动人,作者让德龙在生死界上走钢丝,绷紧了小读者的心弦,颇具艺术魅力。德龙捉“水怪”一节的末尾是写“水怪”被当作马鹿一样的吊了起来,这飞来之笔,使读者很觉意外,但是,由于作者在前面已写下了马鹿夹子的伏笔,这就能叫读者始疑而终信。作者在结构故事时,首先考虑生活本身的发展变化逻辑,同时也十分注意少年儿童好奇争胜的心理特征,这样就使作品既带有传奇性又符合生活真实,让青少年读者爱读、受益。
《野蜂出没的山谷》中三少年的形象写得是成功的。细心、机智、幽默的德龙,鲁直、憨厚、热情的威拉,纯真、活泼、笃信友谊的娥玛,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更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把孩子写成天生的完人。孩子们可以驱豹,斗熊,斩蛇,捉“水怪”,引蜂,找野蜂,机智勇敢。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被那个潜藏多年的坏人老恩翁骗得好苦,孩子们在吃了苦头之后,才真正获得社会斗争的经验,这是合情合理的。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按“四人帮”那一套儿童文学理论写出的作品,都是一个模式出来的“小大人儿”,抹杀了儿童的特点,没趣、乏味,有碍于新一代的健康成长。而《野蜂出没的山谷》一书,在如何描写少年儿童形象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野蜂出没的山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读这部书,同游历西南边疆的植物园一样,处处都洋溢着诗情画意。作者对所描写的生活十分熟悉,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随手写了许多花、草、树、鸟、兽以及有趣的收蜂、养蜂、割蜜、分蜂等等知识,可使青少年从作品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这对扩大儿童们的视野,丰富他们各方面的知识,是大有益处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