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萌芽 记机耕学校的收割和展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6-24
第7版()
专栏: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萌芽
记机耕学校的收割和展览会
(一)
从十八号到廿二号,农业部机耕学校忙着办了一件“大喜事”。
校门口两面高耸的红旗迎风飘扬,比平日更显得壮丽。宾客们熙来攘往。从北京来的,从通县来的,从附近村庄来的,五天中这儿接待了六千多名参观者。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机关干部,还有亲爱的国际友人。
年青的、健壮的机校同学们,热情地带领着参观者去看机器收割、看拖拉机耕地、看新农具展览、看画片展览。他们那被太阳晒得黝黑了的脸庞上,永远挂着愉快的、兴奋的微笑。
农场上,一部自动联合收割机和一部拖拉联合收割机在来回驰骋。像熟练的理发师在替这金黄的麦地剃头,收割机走过之后,一丈来宽的一片麦被剃去了。经过机器的咀嚼,脱了粒的麦秆、麦壳和灰尘杂物从机器的尾部喷出来,黄澄澄的麦粒留在巨大的钢铁肚子里。运麦的卡车在原野上飞驰,它一次又一次地装走了从机器里倾泻出来的丰收的果实。
轻快的小马拉着耧草机跟着收割机飞跑,把散落的麦秆一堆一堆地收拾起来。一群带着大草帽的青年男女,在整理着麦秆或清检遗落的麦穗。他们在欢笑,在歌唱。
这一幅劳力、智慧和钢铁交织的“丰年图”,破天荒地第一次出现在祖国的田野上。它标帜着:中国的农民不但已经有了自己的土地,而且也开始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了。
刚割完麦子的麦地上,两部拖拉机曳着“五铧犁”和“丁齿耙”在飞跑。顷刻间,肥沃的泥土翻了身,顷刻间又被打碎和整平,期待着播上新的种籽,为人们生产另一季丰硕的果实。
(二)
机器展览场上,一排一排的新式农具,人们看得留连忘返,仔细地询问和倾听机校师生们的解说。
这是新式的自动联合收割机,剪割、脱粒、清选三步工作一道在田间作完,每天工作十小时,可收割二百到三百市亩。操纵这部机器只要一个人。
这是“五铧犁”,每天耕地一百二十亩,可以深耕到八至十寸,把壳槎、野草全部压到土地底下去。
这是“四十一片圆盘铧”,每天可以碎土一百五十亩。
这是“二十四行条播机”,每天播种二百四十市亩。
还有,三铧犁、丁齿铧、各种中耕机、收割机、脱粒机、播种机、搂草机……用拖拉机带的,用马力拖的,用人力拉的。
人们最感兴趣的是斯大林八十式柴油拖拉机,引擎最高可发九十三马力,平常八十马力。它一次可以拉上三个五铧犁,或者四个圆盘耙,六个播种机。算一算吧!它一天耕地可达三百多亩,耙地可达六百亩,播种可达一千多亩。和我们农村中目前惯用的小毛驴比一比,人们劳力的效能将增大多少倍!
这都是来自苏联的机器。我们不能不向苏联老大哥致以亲切的崇高的敬礼。
当人们看到轻便的喷雾器时,不禁为千千万万苦于虫害的农民欢呼。
一架喷雾器,每天可以治虫一两百亩。机耕学校九百多亩棉田的蚜虫,几天功夫全部消灭了。
这个机器,可以用拖拉机带动,可以用马拉,也可以用人力推动。人们期望着赶快推广这种机器。
(三)
画片展览室里,人们首先注意的是斯大林大元帅和毛主席并列的巨像,他们携着手领导着几万万农民走向机械化和集体化的道路。“向苏联学习”的巨幅标语,指示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人们看到了苏联集体农民的幸福生活,也看到了中国各地国营农场初创的规模。更吸引人的,是机耕学校师生的教学生活,这些大部是工农出身的青年,正以他们固有的爱劳动的热情,学习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现在,他们亲手收获第一批果实了。这不仅是这几百名师生的大喜事,也是全中国几万万人的喜讯。
(吴冰)(附图片)
(拖拉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
(驾驶员向参观者讲解联合收割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