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29
第7版()
专栏:

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姚远方
这两张照片,是四十年前在战火纷纷的太行地区拍摄的。那时,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中日两国人民同时陷入空前的浩劫。
照片上那个眼神略带忧伤的孩子,是一个劫后余生的日本孤女。父母双亡,她和她的一个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幼妹,被中国人民军队的战士,从浓烈的战火中抢救了出来。随后,这两个来自敌方的孤女,在前线司令部里,成为聂荣臻将军的小客人,得到周到的照料。后来,又派使者越过战线,把她们送回日本侵略军片山旅团的军营……。
这是四十年以前的事了,我时时在想:两个孤苦伶仃的孤儿,被送回日本军营以后,她们的遭遇会怎样呢?这弱小的生命,能不能在兵荒马乱中幸存下来?战后,她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吗?在中日两国人民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这个想法更加深切。
小姑娘呀!现在你在哪里?
我遐想着有这么一天,突然得到你们的音讯和地址,好把这珍藏数十年的照片寄赠你们,把你们苦难童年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讲给你们和友好的日本人民听。
那是一九四○年八月,故事发生在从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当时叫做正太铁路)线上的一个叫东王舍的村庄。这是横贯太行山脉的一条交通要道。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照片上那个小姑娘的父亲,就是煤矿里的日籍工程师或是顾问之类的人物。他是什么时候、怎样来到中国的,我们当然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他和千千万万日本人一样,在日阀的胁逼下,漂洋过海来中国掠夺资源,终于成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牺牲品。
这是一个仲夏之夜。月光溶溶,树影婆娑,波光粼粼,轻纱弥漫。滹沱河两岸的景色显得特别秀丽。弯弯曲曲的堤岸,装点着千姿百态的花椒树,村边的钻天白杨,被微风吹打着的叶儿哗啦啦地响,不知名的山花散发出蜂蜜一样的香味,青蛙和织娘不停地噪鸣。偶尔还可以听到悲凉的山歌:“太行山上的月呀,照到我村庄,敌人来了奸淫抢掠放火烧草房……。”就是在这恬静之夜,从山麓下来了千军万马,马蹄铁碰击着石头闪闪发光,远处响起了隆隆的爆炸声。一场大战在太行山麓展开了。
这就是震撼中外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同时出动一百一十个团从四面八方向敌军猛攻。正太路是这次战役的重点进攻地区。
我当时所在的部队,是一个骁勇善战、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团,燃烧着仇恨烈火的战士,如猛虎下山,一举攻克天险娘子关,直插井陉煤矿,迅速抢占了东王舍矿区。日本军为阻止我军前进,不顾自己的侨民尚未撤退,用夹杂着烧夷弹的排炮,向东王舍村猛轰。矿区顷刻间变成一片火海。在浓烟烈火之中,忽听到从半倒坍的日本塌塌密式的房舍里,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和婴儿的哭叫声。红军团两名机枪手毫不迟疑地冲进烈焰,背出两个孩童和她们垂死的父亲。她们的母亲已被她本国军队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虽然战士们拿出在当时非常缺少的救急包抢救,孩子的父亲终因伤势过重,死在八路军前线包扎所里。
从战火中抢救儿童,这对人民军队战士来说,本来是平常的事,可这一次却有些不寻常了。因为抢救出来的,不是中国老百姓的孩子,而是两军对阵冲杀的敌方儿童。战士怀抱着两个因受惊而哇哇大哭的日本弱女,这该怎么办呢?
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熏陶下,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八路军战士,爱谁恨谁是最分明的。如同谚语所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他们在战场上有我无敌,可以杀得敌人尸横遍野,但在无辜的日本孩子面前,却表现出无比善良和慈爱。
“这孩子,没爹没娘,好命苦呀!咱们不能不管!”
最先发话的是机枪班的老班长,一个沉默寡言的淳朴农民。他有个儿子,当放牛娃,在一次敌人搜山中为挣脱日兵追捕坠崖摔死。其余的战士,各人也有一本血泪账。但对两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却动了怜爱之情。“孩子是没有罪的!砸锅卖铁也得养活她们。”全班下了决心。尽管当时部队还处于敌火威胁下,尽管物质条件极端贫乏,战士们还是自愿挑起哺育孩子的重担。他们又是当爹又当妈,笨手笨脚地为孩子张罗一切,把粗布军装改成小孩衣裳,把玉米面煮成糊糊,一勺一勺地喂给孩子,一次一次地给孩子端屎端尿。战士的温存和怜爱,使孩子很快感到亲近,信任代替了恐惧,笑声代替了哭泣,小姐姐还用刚学来的汉话管八路军战士叫“叔叔”哩。
消息传到聂荣臻将军的前线司令部。两个日本小女孩,被接到司令部招待所——滹沱河畔一座小山庄里的一幢农舍。
一个穿着普通士兵服装的身材魁梧的人看望孩子来了!这就是照片上的聂荣臻将军——一位正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八路军杰出将领,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
“喂,喂,小客人,不要怕,不要怕!”
他抱起那个襁褓之中的小囡囡,亲吻她胖胖的脸颊,用指头轻轻地挠动着孩子的胳肢窝,逗着孩子发笑。随后,又走到五岁小姐姐跟前,蹲下身来,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把一颗红枣送到女孩嘴里:“这个好吃,甜,甜。”孩子没有害怕,望着这位和蔼的伯伯,天真地笑了。聂司令叫来管理人员,吩咐他们到附近村庄寻找乳妈,给小囡囡喂奶,还唤来军医给孩子仔细检查身体,他叫警卫员到集市上设法买到糖、饼干和水果——这些东西,在那艰苦岁月里是难得享受到的奢侈品。
聂司令问:“反战同盟的日本朋友,有在家的吗?请他们来看看孩子。”当他得知日本反战同盟的同志都上前线去工作后,又说:“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人明白,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和儿童,但我们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他转过身来,又拉着孩子的手,温存地说:“好娃娃,想家吗?来!照个相,明天送你们回去。”
接连几个夜晚,两姊妹都住宿在这山村的农舍里。一位慈祥的大娘搂着她们,同睡在一条土炕上,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小囡囡,不停地扇扇子给孩子赶走蚊虫。姊妹俩听着中国妈妈唱摇篮曲:“小小叶儿哗啦啦,儿是娘心一朵花,娘盼我儿快长大,哗啦啦,快长大……”渐渐地沉入梦乡。
八月二十二日清晨,聂荣臻将军起得很早,他修书一封给日本军司令官,义正词严地斥责他的罪行,要求他保护和哺养孩子。挑选了一位精明的军官和一位壮实的农民,把两个孤儿护送到日本军司令部。
你看,照片上那位农民,拿着扁担正准备挑起一副重担。担子的一头,小姑娘盘腿坐在藤篮里,另一头,是她的小妹妹,她们正在准备上路呢。
村子里热闹起来了!男女老少纷纷拿出自己积攒的鸡蛋和果品为孩子送行,送到村外很远很远的地方,还站在山坡上眺望他们远去。一直到两只藤篮消失在战线的那一方……。
上面所讲的,只是久远年代的一件小事。当年由于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一切仇和怨,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中日两国关系的巨变,已经成为遥远的往事了。唯有这几张从战火中留下的照片,却随着那救孤送孤的感人场面,一直在我的箧底和心头保存了下来,成为值得纪念的历史印证。
从那时到现在,经历了四十年的变迁。两位日本小姑娘,你们现在在哪里?那时节,你们一个五岁,一个才几个月,如今,都是四十开外的人了。我望着你们童年的照片,在日本地图上寻觅你们的踪影:也许在大阪的一家制造厂里劳动,还是在波浪滔滔的宗谷海峡进行海上捕鱼作业?也许你们正在东京某研究所里聚精会神地工作。在这明媚的春天,你们也许正携儿带女在上野观赏樱花。我也这样幻想着:在成百成千来中国的日本旅游者中间会有你们的身影。
呵,小姑娘,现在你在哪里?……
作者附记:在本文写出之后,作者于四月二十五日见到聂荣臻副主席,谈起这段往事,聂荣臻副主席说:记得那个大孩子名叫兴子。(附图片)
聂荣臻司令员和从战火中教出来的日本小姑娘在一起。时隔四十年之后,聂荣臻同志还清楚地记得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兴子。
解放军画报社供稿(新华社发)
“再见,小姑娘!农民伯伯送你回去。”
解放军画报社供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