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弹花声声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30
第3版()
专栏:

“弹花声声催”
“弹花声声催”,它敦促北京市有关部门赶快行动起来,切实解决诸如弹被套、取奶、做衣、接送病人等一系列“难”题,让服务工作有一个新的面貌,使首都人民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以便集中精力,搞好四化建设。
——编者
清晨六点多钟,北京和平里一个居民区的老槐树下,传来了清脆的梆梆之声。原来,从浙江省来的三位年轻弹花者,已经在给居民弹被套了。他们在临时搭起的铺板前,干得很起劲,到上班之前,一床本来破旧不堪的被套,已变得松软如新,还网上了密密的纱套。
最近,记者看到从南方远途来京的一小批个体弹花者,穿街走巷,上门服务,受到了居民的欢迎,生意极好。
在居民院里响起的这种弹花声是意味深长的。
多年来,北京市弹被套的服务网点少,虽几经努力改进,群众仍不方便。每当要弹被套时,人们得背着大包的棉花旧套,跑老远的路程,有的甚至走遍半个北京城,才找到一个合适的弹花店。而有些弹花店营业时间又短,一周只开几天门,还限额收活;不少被套弹得质量差,至于耐用、受欢迎的南方式被套,更难找到弹制的地方。正因为如此,这次外地的一些个体弹花者到居民家门口弹被套,自然就受到欢迎了。但是,全市人人都离不开的被套,总不能老请外地来人帮着弹吧。这个多年存在的问题,现在,应该解决了。
这梆梆的弹花声也表明,个体劳动者在现阶段是必要的。它不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而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象弹被套这样的个体劳动者,串家走户,既解决了群众的某些生活需要,又不要增加国家开支,还可以安排部分人的就业,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弹花声还告诉人们,城市服务行业的工作,不能统得过死,应该是适宜集中的集中,适宜分散的分散,把方便群众和讲究经济效果结合起来。北京市早就取消了手工弹花,实行机器弹花。但是,有的机器弹花店却因为赔钱,最近关门了,这就更增加了群众的不便。
为什么集体办的采用机器弹花的固定店赔钱,而个体弹花者竟有盈利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前者费用开支大,坐店等客,经营不善,机器也落后。后者工具虽简单,费用却小,又机动灵活。做过多年服务工作的同志说,象修理、拆洗缝补等行业,在个体劳动经营时赚钱,一改成固定的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每月煤气、水电、房租就是一大笔开支,也就开始赔钱了,成了限制其发展的一个因素。可见,有不少服务行业不能片面追求大门面、大集中,搞正规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情制宜,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许多居民说,弹新的棉花被套,宁可多花点钱,也是手工弹的好,因为对纤维的损伤比机器弹花要少得多,被套的使用寿命也长。适当地开展一些小而分散的手工服务劳动,确有它的长处。在这方面,似乎也应该考虑扬长避短的原则。
本报记者 徐人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