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珍贵的墨迹——日本发现郭老在三十年代写的日文书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02
第7版()
专栏:

珍贵的墨迹
——日本发现郭老在三十年代写的日文书简
刘德有
最近,日本发现了郭沫若在三十年代亲笔写给日本考古学家原田淑人的一封日文书简。这是研究郭老在日本活动的可贵资料,也是郭老留下的一份珍贵墨宝。
原田先生的儿子、早稻田大学教授原田正己在整理亡父的书斋时,偶然发现了郭老用毛笔写的一封日文信,这使他大为惊讶。这封书简全文译出如下:
拜启 东大及帝室博物馆的甲骨,承蒙厚意,允以纵览和摄影,谨表衷心谢意。博物馆的那一部分,照片洗出后极为鲜明,但昨日得到的帝大的部分,稍差一些。有的字迹不清,难以辨认,我想,这无论如何也是印不成书的。为此,请允许我不揣冒昧,委托文求堂的田中先生直接派摄影师前去再拍摄一次。
二月六日
郭沫若 顿首
原田淑人先生 史席
原田淑人,是日本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文学博士、学士院会员,明治十八年(1885年)四月五日生于东京,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曾在东京帝大任教,还担任过帝室博物馆(今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前身)的学艺委员和监查官。一九七四年,八十六岁高龄的原田淑人逝世。他生前有《牧羊城》、《中国唐代的服饰》、《从西域发现的绘画中所看到的服饰之研究》等著作。
郭老亡命日本时,他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和甲骨文的研究工作。那时,他居住日本千叶县的市川市。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和甲骨文的研究,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他一九三三年写的《卜辞通纂》一书的跋中有句话:“一九三三年春,郭沫若书于江户川畔”。这江户川,就在市川市旁边流过。郭老在市川度过了十年的亡命生活。原田正己说,从信中可以知道郭沫若先生当时为搜集研究甲骨文的资料,经常到他父亲的研究室去。据原田正己回忆,他父亲当时常常说:“今天郭先生到我的研究室来了”。由此可见,原田淑人当时对郭老的研究活动提供的帮助是很大的。
郭老的信,只写着“二月六日”的日期,没有写年代。原田正己说,从《卜辞通纂》出版于一九三三年这一点来看,估计这封信是一九三二年写的。
我们在郭老的这封信中,还看到一位日本人的名字——文求堂的田中先生。他的全名是田中庆太郎。郭老在《我是中国人》一文中曾提到认识田中庆太郎的经过。田中庆太郎,别号救堂,在东京本乡经营一家专卖中国古籍的书店。他虽然连小学也没有毕业,但对于中国版本有丰富的知识。郭老与他相识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郭老在从事甲骨文的研究方面,曾经得到田中的大力协助。郭老这封信,恰恰反映了田中庆太郎同郭老的这一密切关系。郭老对田中庆太郎的这种友情一直念念不忘。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他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日时,田中早已故去,但田中夫人特意赶来看望郭老,这使郭老非常感激。郭老表示他一定要为田中庆太郎扫墓。记得那是十二月四日晚上七时,郭老专程到叶山的一座古刹——高德寺的田中庆太郎墓前,按日本习惯扫了墓。早已在那里等候的田中夫人对郭老不忘旧情深为感动,多次向郭老表示感谢。
郭老的信,是半个世纪前在政治环境极为艰难、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写的。但信中却反映出中日两国人民牢固的传统友谊。经过几番风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中日关系有了新的巨大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正象江户川和黄河水那样,继续奔腾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