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直接听取群众呼声 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文敏生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带头改变领导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04
第4版()
专栏:

直接听取群众呼声 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文敏生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带头改变领导作风
新华社哈尔滨六月三日电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文敏生同志经常深入实际,直接听取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帮助解决困难,为各级领导干部改变领导作风带了个好头。
文敏生同志深入基层事先不打招呼,坐公共交通车自己挤车买票;到小饭铺吃饭是个普通顾客,只是喜欢找服务员和炊事员聊一聊;到老百姓家走访,人们不知他姓甚名谁,管他叫“和气的老头”。文敏生乐意和群众这样平等相处,坚持当人民的公仆。
听说“乘车难” 自己去挤车
一九七七年冬天,他从河南调到哈尔滨市后,听说“乘车难”是这里的一个老问题。虽然他年过六十,体弱多病,但经常抽空去乘车,有时人多被挤下车,就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候第二辆。哈尔滨市内和郊区十四条线路的电车、汽车他都乘坐过。就这样一趟一趟地跟车跑线路,掌握了不少第一手情况,当他了解到司机和售票员们由于线路分散,经常吃不上饭、喝不上热水以及跑车无处上厕所的困难,就马上找服务局、公用局的同志商量,解决了这个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去年年初,文敏生在乘车时了解到,客运部门按劳分配的政策未落实,不搞节油奖和超产奖,只搞人人有份的综合奖,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他就去找有关领导商量,帮助他们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职工劲头鼓起来了,客运情况好转了,经营利润也明显提高。由于情况熟,在市委常委会上研究如何解决“乘车难”的问题时,文敏生同志提出了错开各企业上下班时间和高峰期增加“倒短车”,迅速疏散人流等措施。新办法实行之后,效果很好。更可喜的是,客运部门的一些领导干部由此受到了教育,纷纷深入线路,工作也扎实多了。
到小饭铺吃饭 帮饮食业改观
经常到小饭铺去吃饭,也是文敏生给自己定的一条“制度”。每次他都和别的顾客一样,排队买饭买菜。在吃饭中他常常了解到不少真实情况。他在喝豆腐脑时碗里有苍蝇;吃过馅和皮分离的“混饺子”;也遭到过服务员的冷遇。事后,他把这些情况告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使他们很受触动。有位主管饮食业的局长曾劝他不要上小饭铺吃饭,防止得肠炎。文敏生听了反问道:“为什么不怕老百姓闹肚子?为什么不把卫生搞好呢?”
文敏生同志在调查中,摸清了哈尔滨市小饭店长期亏损的原因是,一个饮食企业领导一批小饭店,这些饭店不搞独立核算,而是合起来一起算,亏损、盈利个个有份。他责成有关部门下放权力,每家饭店都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半年来,按照这个意见办的一大批饭店,出现了一派新气象。为了便于群众购买食品,文敏生还亲自抓了一百个小商亭的建设。现在,遍布全市的小商亭已经成为群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串门到百姓家 为群众分忧愁
一九七八年十月,文敏生同志在市委常委会议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应当体察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分忧,提出改善群众生活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他还要求市委领导同志们每人每月坐一次公共交通车,到小饭铺吃一次饭,看一个居民大院的住房,走访一户普通居民。他自己带头坚持这样做,一年多来从未间断。工作之余,晚饭之后,文敏生同志就走进一些居民大院或者到老百姓家串门子,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他访问过住在半地下室的工人,探望过房屋有塌陷危险的住户,也爬过八层宿舍大楼的简易楼梯。他知道群众住房很紧张,在市里各种会议上讲自己的所见所闻,要求各级干部齐心协力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住房困难。去年,由于各方面的努力,哈尔滨市修了五十三万平方米的住房,一大批职工搬进了新居。
有一天,文敏生来到道里区一个居民大院,看到有位朝鲜族妇女因为死了丈夫,儿子还没有分配工作,生活十分困难。他知道青年就业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大问题,因此,不仅立即和街道工作同志商量,及时解决了这个朝鲜族青年的工作问题,而且多次找有关部门的同志谈话,要求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把待业青年组织起来,大力发展集体企业。从前年下半年以来,哈尔滨市共安置了二十六万五千多名青年就业。广大群众称赞市委对这件事情抓得紧,很有成绩。
在走访中,文敏生还听到居民反映一些街道的公用厕所年久失修,到了冬季,又滑、又冷、又脏,大小便难煞人。文敏生专门用了一上午时间,察看了一个区的二十多个公用厕所。接着,他把房地局负责人找来,谈了维修厕所问题;同时责成环境卫生部门拿出适合北方特点、坚固耐用的厕所图样。在市委的督促下,哈尔滨市去年整修了七百多个厕所,方便了群众。
在文敏生同志的带动下,哈尔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同志都自觉地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工作做得比以前具体、细致、扎实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