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寓教于乐 义在笑中——略谈谢添在影片《甜蜜的事业》中的导演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04
第5版()
专栏:

寓教于乐 义在笑中
——略谈谢添在影片《甜蜜的事业》中的导演手法
孟尧
第三届电影“百花奖”中最佳导演奖的获得者谢添,他导演的《甜蜜的事业》是部喜剧片。喜剧的题材、样式各有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定要让人发笑,不发笑不足以成为喜剧;但是又不能单纯地为发笑而发笑,要笑得自然,笑得真实,笑得有意义,即所谓寓教于乐,义在笑中。笑是手段,目的还在于教。看影片《甜蜜的事业》后,对谢添的导演工作颇有此感。以下仅就这部影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艺术处理,谈谈谢添的寓教于乐的喜剧导演手法。
唐二婶是全剧的中心人物,她一出场就引起了观众发笑。她得意地缝制着婴儿的老虎帽(在乡间,这种老虎帽是给男孩戴的),她缝完最后一针,径直向摇篮走去。在观众的想象中,摇篮内一定是躺卧着一个天真可爱的婴儿。但镜头摇向摇篮,出人意外,摇篮内整齐地摆放着小衣、小裤、小鞋、小袜,原来摇篮里躺卧着的是个假想的婴儿。二婶一边哼着“小小子儿,小帽子儿”的曲调,一边俯身给假想的婴儿戴上小帽,观众这才恍然领悟,不禁破哑吐笑。一笑唐二婶盼生儿子的急切心理,二笑唐二婶男尊女卑的封建残余思想。真是笑中见义,义由笑出。
来弟奉二婶之命去找二叔回家修摇篮,二叔不敢抗命,列队而归——他身上背着盼弟,身后跟着捞弟、来弟、梦弟,梦弟还拉着个小鸭子,爸爸领头,群女紧跟,高的高,矮的矮,父女几人齐步走,好不滑稽!这种别开生面的喜剧表现手法,可窥出导演谢添匠心独运。观众在不断捧腹大笑之余,似乎都多少有点可怜却又责怪唐二叔和唐二婶:“你们干么要生这么多孩子呀!?多遭罪呀!千万可别再生了。……”笑中有教,教人又自教,含义深邃。
工会干部老莫又是另一典型。他已有了两个儿子,可是仍嫌“品种”不全,一心非要再生个女儿不可。手捧玩具囡囡回到家,一见两个儿子的脑袋剃得光光亮,不禁气上心头,责怪妻子阿芳不该把儿子剃成“和尚瓢儿”,又责令两个儿子去做功课。老莫凝视着两个秃瓢儿子,脑子里产生了得意的幻想:两个秃小子一下变成了两个美丽的小妞儿,两个小妞儿朝着老莫微笑;老莫正心花怒放,“咣当”一声巨响,惊醒了老莫,他的幻想又回到了现实——坐在他眼前的仍旧是两个秃小子。这一喜剧性的处理,逗引得观众大笑不止。它既无解说,又无独白,却非常形象地把老莫盼生女儿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与此同时,也温和地批评了老莫要求子女双全的思想。
老莫的妻子阿芳接受了宣传教育,决心去医院动手术。老莫得知后,心急如火。他嗖地跑出了门,串过小巷,越过窄道,冲得鸡飞鸭叫,踏得泥水四溅,一口气跑到了医院。如何恰当地去表现老莫心急如火的心理呢?导演谢添采用了降格的拍摄方法,使老莫跑起来较正常人要快二三倍,再加上生动乐曲的衬托,老莫快跑的动作,如同“卡通”片上的滑稽人,使观众捧腹不止。在笑声欲落时,电影镜头又摇拍了老莫的两只脚:一只脏鞋子,一只光丫子,观众禁不住又是一阵大哗。上述巧妙的喜剧手法和观众的哄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批评,更是对老莫这类人言行不一(宣传归宣传,实际归实际)的思想的一种善意的嘲笑!
田大妈是全剧的正面人物之一,她思想先进,又是计划生育委员。但是当她听说自家唯一的儿子五宝要“嫁”到唐家安家落户时,她也迟疑了,想不通了。影片把三个田大妈的形象拍在同一个画面里,中间是个较大的田大妈,画面两侧是两个较小的田大妈,两个小田大妈用你问我答,我说你解的方法,反复地辩说事理,使中间的田大妈逐渐有动于衷,提高了认识,同意儿子去招弟家安家落户。这一喜剧手法颇为逗人、喜人。在笑声中有褒有贬,即借用田大妈个人的先进思想批评了她自己头脑中的旧习俗,同时又以喜人的笑声赞扬了田大妈能够从大局出发,克服私念的美好品德。以往许多影片,凡表现思想斗争的戏,往往是双眉紧蹙,两眼凝思,人物的神情沉重,甚至很痛苦。此片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斗争时,处理得却是那么轻快、逗趣、喜人。真是意境出众,蹊径独辟。
节奏对于喜剧片来说,似乎比正剧更为紧要。这部影片的喜剧效果之所以始终不断,甚至使人笑得喜泪涕零,许多地方要归功于谢添对节奏的准确掌握。整个影片对话比较多,个别场景的戏有拖沓之感,这是美中不足。摄影黄心一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试用了保定厂的彩色底片,为影片增彩不少。
谢添同志在喜剧片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祝愿他给人民带来更多的欢笑,为人民拍出更多更好的寓教于乐的喜剧影片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