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潘帕斯大平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04
第7版()
专栏:阿根廷通讯

潘帕斯大平原
胡泰然
提起阿根廷,人们就会想起它那闻名世界的潘帕斯大平原。
这是南美洲拉普拉塔大平原的一部分,绵延于阿根廷中东部。这里气候冬温夏热,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一马平川。阿根廷朋友常爱夸张地说:“我们的大平原,可以从大西洋岸一犁头耕到安第斯山麓,碰不到一块石头。”
平原新貌
“潘帕斯”原是印第安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平原”,形容它绿野无边,草原一片。经过阿根廷人民几个世纪的精心开发和经营,昔日的“潘帕斯草原”,已经成为亦牧亦农、农牧结合的现代化食品生产基地。
去年十月,南美春光正好。记者穿越千里潘帕斯平原,一路都是农田与牧场,但见牧草茸茸,牛群肥壮,麦浪滚滚,豆田碧绿,树丛森森,色彩纷呈,满目锦绣。
今年二月仲夏,记者又进入“湖乡”查斯科木斯采访。这里水草丰美,以牧场为主。极目望去,蓝天沃野,坦荡开阔。汽车在大面积围栏间的通道上穿行,两边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深可没膝的草地上徜徉。不禁油然回忆起苏东坡的诗句:“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肉库粮仓
潘帕斯平原地跨五省,纵横七十六万平方公里,约占阿根廷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二十,而人口则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农牧产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八,耕地约两千三百多万公顷,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四;这里还生产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小麦、玉米和大豆,百分之八十的肉牛,百分之三十的羊,因而被看作阿根廷的肉库和粮仓。
这里的居民以肉食为主,其中吃牛肉最多,平均每人每年九十多公斤,居世界第一。据统计,阿根廷全国拥有牛六千一百多万头,牛肉年产量约二百七十万吨。谷物(包括油料)产量按人口平均,每年每人约一千二百公斤,百分之七十供出口。近几年,谷物出口量也名列世界前茅。
潘帕斯平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三大都会——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大工业基地科尔多瓦和主要农牧产品集散地罗萨里奥,在这里三足鼎立;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工厂企业分布在这里;全国百分之五十五的铁路线也交织在这里。
农牧结合
阿根廷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全国分作五大生态区,实行科学的经济区划。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农牧结合均衡发展。
潘帕斯大平原上绝大多数都是农牧结合的庄园,昔日那种单一的牧场或农场已经寥寥可数。许多庄园的土地实行谷物和牧草轮作,每隔四、五年轮一周期,既是农田,又是牧场;撒种播谷收庄稼,封田育草放牛羊。这样既可更新草场,又可增加土地自然肥力。实行不施肥耕作制,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利用粮谷副产品肥育牛羊,做到农牧相促,农牧两旺。据圣菲省一个农牧实验站报告,实行分区轮作,前四年种牧草,第五年种高粱,第六、七年种玉米,第八年种大豆,第九年种小麦,每茬都能获得较好的收成。特别是一连种四年牧草,可以大大提高地力,每公顷可积累氮肥一千到一千五百公斤。据考察,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圣胡安种牛场实行牧草和谷物轮作,不仅保证牧草丰盛,而且在不施肥的情况下,每公顷分别可收小麦二千五百公斤,玉米六千公斤、土豆一万五千公斤,大大高于一般农田的产量。
潘帕斯大平原上,一批大大小小的屠宰场、肉类加工厂、奶制品加工厂、皮革厂、谷物种子加工厂、农机厂等等在农牧区集中发展起来。
草场建设
十六世纪初西班牙人进入阿根廷时,带来了牛羊在草原上散放。
一八四五年,一个英国移民理查德·牛顿在潘帕斯的查斯科木斯建立了第一个围栏牧场,这一新生事物迅速推广,国家立法提倡,到十九世纪末全国牧场实现了围栏化。阿根廷的畜牧业从此面目一新,跃入世界的前列。
围栏高一米多,由硬木桩横挂五至七道铁丝或铁刺线,把草场分割成二十五公顷到二百五十公顷大小不等的分牧区。牛羊在栏中日夜散放,无须费工管理,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每个牧工可以照料牛二百至二百五十头,或绵羊五百至一千只。围栏分区定期轮牧,牛羊总吃最丰美的鲜草,营养好,长膘快。牛羊可按不同品种和年龄分栏管理,便于选种和育肥。还可以实行牛羊混牧,牛吃高草,羊吃低草,大大提高草场利用率。几个围栏之间一般都有风车提水,供牛羊自由饮用,既省钱又省事。
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阿根廷大力发展人工草场。人工草场产草量一般比天然牧场高百分之三十至四十,每公顷年产干草八千至一万公斤,再生草还能继续放牧。这又进一步提高了这个国家畜牧业的发展速度。(附图片)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解放者大道。 胡泰然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