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一字之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07
第2版()
专栏:农村杂谈

一字之差
方夏
农田基本建设,这个名词由来已久。去年以来,报纸上和有关的文件上,提出了农业基本建设。一字之差,大有文章。
许多年来,每年冬春都要掀起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千军万马,红旗招展,炮声隆隆,颇具气魄。这两年,这种场面少了,看去好象偃旗息鼓了,实际上是内容改变了。据报道,山东著名的邹西大会战的中心——滕县,去年,县委总结了历史经验,改变了过去的两个“单打一”。即由单抓农田基本建设,改为全面抓农业基本建设;由单抓粮食生产,改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另外,把大兵团作战改变为社队自主,进行本社队最需要的建设。对大面积涝渍的改造,组织必要的协作。这样干,避免了平调,劳力合理安排,效果很好。如辛庄公社有十二万棵梨树,过去因劳力都去大会战,致使果园荒废;去年妥善安排劳力,松土施肥,黄梨大增产。全县开挖了几百个废弃的坑塘,养鱼栽藕,收入全面增加。由只搞农田基本建设,变为全面搞农业基本建设,带来了五业兴旺,干部高兴,群众满意。
对于这样一个改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样一变,农业全面发展,建设切合实际,减少平调浪费,是个大好事。有的同志却不以为然,说什么农田基建不大搞了,还要不要社会主义?当然,有些地方确实放松了必要的农田建设,该搞的也不搞了,这是不对的。有些同志却看不到挖潜配套,讲求实效,植树造林、养鱼栽藕等等,这正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似乎只有红旗招展,千军万马,削山头、造平原,才算社会主义。可惜,要付出高昂代价的那种做法,并不符合人民的心意!
还是在滕县,有个冯卯公社,一九七五年在锅脐山造了八十亩“大寨田”,用了二十二万个工,花了十七万多元资金,耗费了二十多万斤粮食,每亩造价高达二千元以上,种粮食,要四、五十年才能收回成本来。其他地方的农田基本建设,投资未必都这么高,一般一亩五、六百元的却不少见。这些投资如果因地制宜用于其他农业建设,效益会大得多。这笔账你不算,群众心中是有数的。因为劳力、资金、粮食,多数是从群众那里平调来的!
当然,对于过去农田基本建设的成就,不能否定,特别是对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更不能一笔抹杀。这些年来,有些地方也确实作出不少成绩,今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还要进行一些大的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在于我们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农业基本建设应该怎么搞法?我国有几十亿亩草原和广大山区,只有十五亿亩耕地,不抓几十亿,只抓十几亿,而且又只抓粮,甚至不惜巨额投资,不讲经济实效,搞花架子工程,还以为这是社会主义“气魄”。这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思想,是个什么问题,应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不要轻看这一字之别,这反映着当前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一些提法、口号,都是在一定指导思想下产生的,只有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它,才能理解加以改变的必要和重大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