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09
第5版()
专栏: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的几个问题
董辅礽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但是,在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并不是生产的任何发展都能自然地使人民的需要得到更充分的满足。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除了研究目的本身所包含的各种问题以外,还应该着力研究,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样的机制,社会主义生产才能越来越充分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过去有过一些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不能很好地实现满足人民需要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会有许多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需要探讨。下面只就几个方面作为举例来谈一谈。
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要使人民的需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越来越充分的满足,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只有同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使人民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各部门、各地区、各生产单位之间生产力的状况极不平衡,存在着差异极大的多层次的水平。在这种生产力的状况下,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使直接生产者在全社会范围内同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成为独一无二的、包罗一切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而应该建立和发展多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即除了全民所有制经济以外,不仅在农村而且在城镇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建立和发展各种公有制联合经营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同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和优势的条件下,还应该保留一些个体所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只有这种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才能促进各层次水平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一点,我们过去没有很好认识。我们曾经不顾生产力的上述实际状况,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的水平越高越好,公有化的百分比越大越好,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比重越大越好。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在所有制问题上,我们做过一些错事,例如,在城市的商业、饮食业方面使几乎全部集体所有制经济“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经济,绝大多数个体经济被砍掉。这样做的结果,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扩大了,但是生产的发展却受到了影响,人民的需要的满足遇到了困难。单就城镇中的商业网点来说,一下子就减少了差不多百分之八十,这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我国农村中,不顾生产力状况,不顾人民需要的满足,追求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既大又公,取消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其后果更为大家所熟知。由此可见,为了使社会主义生产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们应该从我国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出发,从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满足着眼,认真而又慎重地研究和解决好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问题,在所有制上的某些方面应该松动些、灵活些,不应强求一律。
从我国多年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生产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还有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例如,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下,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方面没有自主权,凡事都得听从上级行政机构的命令和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想为了满足需要而生产也不可得,更何况企业毋需考虑产品是否对路,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上面没有让生产的产品就不生产,不必管对它是多么需要;上面叫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不必问它有用没有用,反正产品由物资和商业部门统购包销。物资和商业部门也很难按照需要去组织货源。又如,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下,市场不具有什么调节作用,企业的生产是按中央的指令性计划进行的。且不说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根本不可能使千千万万个企业的千千万万种产品的生产符合于需要,而且原有的经济体制还束缚着企业的手脚,使其不能灵活地及时变更计划以适应经常变化的需要。(这里所讲的需要虽然包括着生产的需要,但是满足生产的需要,最终仍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生产同需要的严重脱节是难以避免的。这种种情况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虽然使得满足人民的需要成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但是,要使得社会主义生产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目的,还必须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合适的经济体制。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在新的经济体制下,使社会主义经济能够有计划地、灵活地、富有效率和效果地运转,使生产和需要之间能建立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的不平衡能够及时地得到调节,从而使得社会主义生产能够通过各种经济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目前正在试点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在某些范围内有计划地利用市场进行调节,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改革经济体制所采取的步骤。
国民经济结构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有很大关系。一国的经济结构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决定的。对于同一个国家来说,不同的经济结构对于它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会带来很不相同的结果。象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无疑应该逐步建立起经济上得以独立自主的经济结构。为此,必须有计划地逐步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但是,我们发展重工业则是为了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更多更好的材料等等工业生产资料去装备我们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而使这些部门能够生产出量多质高品种齐全的产品,去满足社会及其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把发展重工业本身变成了目的,使其它部门去为它服务,或者给它让路,就会形成重工业畸重、轻工业和农业畸轻、基本建设规模铺得很大的不良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一经形成,就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我们的有限的物资、有限的资金和有限的技术力量不停地大量吸引到重工业和规模过大的基本建设中去,从而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很多,必须逐步地进行改变,以便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得以迅速而协调地发展,并使人民的各种需要越来越充分地得到满足。
我们用一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进行社会生产,能使人民的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还要看经济效果怎样。讲求经济效果,就是要用同样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使人民的需要得到更充分的满足。多年来,我国生产的发展没有能导致人民的生活得到相应的改善,同不讲求经济效果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不讲求经济效果,生产同样多的产品,因为消耗大,就要拿出更多的产品去补偿这些消耗,从而可用于消费的就少了(如果不考虑积累率的变化);在同样多的产品中,中间产品多了,可用于满足需要的最终产品也就少了;生产出的产品中,顶用的、适合需要的、质量好的产品少了,用这些产品所能满足的人民需要的程度,当然就差了。在实际经济工作中不讲求经济效果的事例是很多很多的。例如,有些工业企业不计消耗,不算效果,不问需要,只顾追求总产值;有些农业单位,为了追求牲畜的年末存栏数,不顾掉膘、减重、饲料和劳动力的浪费,把已经可供屠宰的牲畜继续饲养到年末,等等。这类生产除了只有统计数字上的表面价值以外,不能对人民需要的满足起多大的实际作用。相反,这类图虚名的生产越多,人民的生活所受的实害也越大。切实注重经济效果,这是使社会主义生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的重要环节。
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出现背离自己的目的的情况,有时还同经济决策(特别是宏观经济决策)的失误有关。例如,关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决策,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的大问题。但是,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只有带来人民生活的迅速改善才有实际的意义,才能在消费的反作用下持续下去。如果生产发展很快,而人民的生活得不到相应的提高,高速度是难以为继的。遗憾的是,我们曾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生产发展的高速度作为经济建设的终极目的,试图追求脱离实际可能的、不顾人民生活改善的高速度。结果是欲速不达,生产和生活两受其害。为了追求这种高速度,在消费和积累的比例的选择这一重要宏观经济决策上也曾一再失误。过高的积累率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全面的紧张,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经济决策上的失误会把劳动人民已经创造出来的、本来可以用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生产的大量成果付诸东流,特别是宏观经济决策上的失误往往是以亿元计的。因此,在作出决策时,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宏观经济决策时,不仅应该反复进行经济比较,而且要考虑到这种决策会对当前和长远期间人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是否有助于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过去我们研究得很不够,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生产赖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各种机制研究得很不够,它应该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