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太阳明天还会升起——读约瑟夫·凯塞尔歌颂阿富汗人民的小说《骑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09
第7版()
专栏:国际书窗

太阳明天还会升起
——读约瑟夫·凯塞尔歌颂阿富汗人民的小说《骑士》
沈大力
“奇幻的山谷,喧腾的城市,灼热的沙漠,辽阔的草原,这就是昔日的阿富汗。”
翻开巴黎加利玛尔书局一九六七年出版的当代法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凯塞尔的小说《骑士》,阿富汗的风光立刻呈现在读者眼前,奇景幻境,引人入胜。可更惊心动魄的是这西亚山国人民翻腾激荡的斗争生活。在作者雄浑的笔触下,那些跃马急驰于大草原的骑士是那样慓悍,那样不受任何羁绊……
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界生活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阿富汗北方法利亚布省豪放的山民依然保持着祖先古老的风习,特别是对骑士自由风度的崇尚,对氏族尊严的维护。那里有一位受到人们崇敬的老人杜尔塞纳。他曾是全阿富汗最勇敢的传奇骑士,因自己年迈体衰,热望他的儿子乌罗兹能保持整个家族的光荣。为此,这位老者当众声言,如果他心爱的白鬃烈马能在喀布尔的各省赛马中荣获桂冠,他将把它赠给乌罗兹。青年人领会了父亲的心意,深知老人是要他去维护祖辈的荣耀,于是立即飞马奔赴首都。
在一场空前激烈的赛马中,乌罗兹驰骋在最前头。可是,在眼看夺得胜利的最后时刻,他突然不幸从马上摔下,腿受重伤,被急救车送进医院。当他在病床上苏醒过来时,感到自己辜负了父亲的信赖和乡亲们的期望,绞心般痛苦。午夜,他乘护士不备,悄悄潜出病室,艰难地爬上其友莫基牵来的白驹,踏上北归的大道。
乌罗兹为了返归故乡养伤,争取来年重奔沙场,忍着剧痛,让莫基砸碎封在腿上的沉重石膏,继而不顾疾病缠身,日夜兼程。……
在兴都库什山峦北边,伸展着无际的草原,那里就是乌罗兹的家乡。不过,眼下却是困难如山,考验是严酷的。一方面,乌罗兹的伤处溃烂到危及全身的程度,他不得不咬牙让人用利斧砍去左腿;另一方面,那里通往北方草原的道路自古被称为“死亡之路”,绝少有人能去而生还。在那里,他看到了山坡积雪中暴露的前人骸骨,瞧着四周的陡壁深渊。可是乌罗兹毫不畏缩,硬要从死亡里闯出生路,以勇敢的奇迹来表明他无愧于英雄的祖邦。这时,山中酷寒,狂暴的风雪呼啸而来。可这一切都没能使乌罗兹气馁。他以惊人的毅力冲过重重难关,终于返归故里。
此后,乌罗兹每天黎明即起,骑上白鬃烈马在荒原奔驰,经常迎着鲜红的朝阳,纵马飞登一座土筑高台。人们看见他无数次从腾跃起来的马上摔下,可又一次次不屈服地爬上马背,终于腾上那难攀的高度……日后,乌罗兹终于争回了骑士的光荣!
这就是《骑士》的梗概。作者在小说中以高度的艺术笔触,鲜明地刻画了乌罗兹这个青年骑士的性格特征,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阿富汗人民酷爱自由和珍视民族尊严的高贵形象。正如一位阿富汗读者所说:“凯塞尔的天才在于,他描绘了阿富汗民族的灵魂。”是的,乌罗兹这种慓悍的骑士性格,正是永不屈服的阿富汗英雄人民的象征。
阿富汗的历史已经说明,这样一个英雄的民族,是永远不会屈服于任何困难或暴力的。在阿富汗人民英勇抗击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今日,读《骑士》这部小说更有特殊的意义。它能使人们从阿富汗人民今天的苦难,确信他们终将会赢得胜利的明天。不久前,法国电视台放映了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根据这部小说摄制的影片,并组织专题讨论,谴责苏联侵占阿富汗,声援阿富汗人民的抗敌斗争。法国评论界指出,该小说今天“服务于阿富汗人民的事业;这个民族现在正跟始终在那里的俄国进行着斗争”,强调《骑士》“是一首对阿富汗人民的光荣、对他们维护独立的坚定决心的颂歌”,它“能让人懂得这个国度的勇猛人民有着传统的自豪感,从来不可征服”。
听着这些联系当今斗争现实的分析,人们不禁又会想到《骑士》中杜尔塞纳老爹紧握着拳头所说的那句话:“是的!太阳明天还会升起!”苏联侵略者的乌云,一定会被阿富汗人民驱散。(附图片)
苗地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