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不要忽视哲学史是认识史的这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23
第5版()
专栏:报刊论文摘要

不要忽视哲学史是认识史的这一面
伍雄武
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日丹诺夫给哲学史所下的一个著名的定义。多年来,我们都是沿用这一定义来研究哲学史的。它正确的地方是指出了哲学发展中的两军对战这一客观事实,但是却把它看成哲学史中唯一的绝对的东西,从而割裂了作为认识史的哲学史的统一性,这样就容易导致简单地否定唯心主义,不把它看成是人类哲学认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即使是认识上的弯路,也是一个环节。因此,应当说,哲学史既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又是统一的人类哲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这两个方面是联系着的。
哲学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哲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推动它发展的是阶级斗争,新的哲学学说是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是,作为自然与社会知识之概括与总结的哲学,它发展的动力,除阶级斗争之外还应当包括生产实践、科学技术及哲学知识的内部矛盾。恩格斯就指出:“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2页)推动哲学认识(既包括唯物主义者霍布斯、费尔巴哈,也包括二元论者笛卡儿和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前进的主要动力是自然科学和工业,这在近代欧洲哲学史中是一目了然的事实。恩格斯在论述唯物主义从古代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时,正是把生产、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哲学认识的内部矛盾作为推动唯物主义从一种形态进展到高一级形态的主要动力。但是,这些年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只有阶级斗争才是推动哲学思想发展的真正动力”。对于一种哲学形态代替另一种哲学形态的原因,只从阶级斗争中去寻找。每一种新的唯心主义学说的产生,都被说成只有一个原因,即反动阶级的政治需要,而新的唯物主义学说的建立则仅仅是为了对付这种新的反动的唯心主义。比如,董仲舒神学唯心主义为何产生并代替先秦的唯心主义?原因只是“为了给王权神授制造理论根据,巩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其后,魏晋玄学唯心主义代替董仲舒唯心主义的原因,同样只是反动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落后的农奴剥削制度”和“政治军事上严重的封建割据、地方分权和一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垄断的政治统治制度”。当然,一定阶级的政治需要确是推动哲学发展、决定哲学学说更迭的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但决不会是唯一原因。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我们不应当满足于只用阶级的需要来解释哲学体系的更迭,似乎哲学是一堆现成的武器,统治阶级今天拿把刀出去撕杀,刀断了,明天就换上一根矛去撕杀。哲学体系的更迭决不会是这样的。
(摘自《齐鲁学刊》1980年第3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