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边疆寄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6-29
第3版()
专栏:

边疆寄情
最近,我到北京出差,顺便陪着年近七旬的母亲观看了首都的风光。在游览过程中,老人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各方面给予了种种照顾,使我深受感动。
我们母子在北京游览的十多天里,先后坐了五十多次公共汽车,但老人没有一次站着。老人一上车,乘客就主动让座。有时车上人多,坐着的人看不到,乘务员就亲切地关照说:“同志,给老太太让个座。”青年们一听就主动站起来,搀扶老人坐下。因此,每次上车我就准备说:“同志,谢谢您!”有一次我带的东西多,老人行动慢,司机一直等到老人下车站稳后,才发动汽车。我看到他的车号是31—48905。在食堂,在商店,在公园,在旅馆,服务员和旅游的人们处处给我母亲以照顾和方便。在首都扶老携幼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公共美德。
五月六日,我陪着老人参观人民大会堂。当我们母子上楼时,一位开电梯的服务员叫住我,让搀着老人乘电梯上楼。
五月十二日上午,我陪着母亲到日坛医院检查一下肾脏。挂号处的同志看到我是外地人,就耐心地解释说:日坛医院是专门研究肿瘤的医院,检查肾脏,你到朝阳医院或首都医院,并告诉我去医院的路线。我们来到朝阳医院后,挂号处有近百人排队。我看到泌尿科的挂号窗口未开,就去问挂号办公处的工作人员。她见我领着一位老人,就主动去窗口代我买了诊疗手册,挂了号;并告诉我下午二时到二楼泌尿科诊断。我看见在她的白大褂左上方印的是87号。
五月十四日下午,我们母子乘车前往北京站,车刚停稳,一些胸前戴着“学雷锋小组”证章的小学生就帮助乘客从车上往下接递东西。孩子们看到我扶着老人,又帮我把东西送到候车室。我母亲坐好后,他(她)们才蹦蹦跳跳地离去。我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呀怦怦然,久久,久久不能平静……。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旗委办公室 马?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