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把党的温暖送给战士——记党的好干部张心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2
第3版()
专栏:

把党的温暖送给战士
——记党的好干部张心三
年初,塞外高原一个风雪之夜,一对战友正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依依话别。他们中,一个是即将退役回乡的老战士马月友,一个是北京部队某部八二炮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张心三。马月友听说指导员要去师部开会,便沿着通往车站的山路摸黑赶来,向他告别。指导员握着马月友的手,亲切地说:“天这样冷,你回去吧……还有什么事吗?”“不,没啥事,我就想在离队前再看你一眼……”。小马说着,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小马为什么和这位指导员难分难舍呢?
原来,小马所在的连队是北京部队的一个新组建单位。一年前,在连队成立大会上,张心三代表连队党支部向全连同志提出一年创先进的目标和措施。当时,从八个单位调来的战士,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表示热烈赞同。张心三的同乡战友悄悄地对张心三说:“大伙现在还信不过你,同你似乎隔着一堵墙呢!”张心三心想:“是呵,经过十年浩劫,政治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政工干部的威信也降低了,可我们是党的干部,只要我们真正拿出行动来,去恢复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就一定能够把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同心同德进行新的长征。”
一天傍晚,老战士马月友突然腹痛,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吃药、打针都不管用。张心三闻讯赶来,把小马抱在怀中,登上一部拖拉机,直奔十里外的医院。几天后,小马病愈回到连队,含着热泪向战友们说:那天晚上,张指导员一直守在我床边,医生叫他去休息,他也不走。我醒来那工夫,已是深夜十一点钟了,他还没有吃晚饭,裤腿高高卷着,露出一双泥腿,那是下午插秧时粘的。他一心惦记着我,也没顾得上洗一洗……。
战士们听了小马的介绍,都很感动。开始不信任指导员的战士靳连友也动心了。他说:“咱们指导员说过,当干部的就是要把党的温暖送给战士,这话可一点不假啊!”
这天夜晚,小靳躺在床上还没睡着,宿舍的门被推开了。他见张心三走了进来,轻轻地为一个个战士掖着被子。小靳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便拉住指导员的手,同指导员谈自己对加快连队建设的建议和对连队干部的意见,一连谈了三个多小时,把积在心窝里的话都端出来了。
一个干部,最难得到的就是群众的心里话。而张心三得到了。
张心三领导的这个连有四十多个战士是从北京调来的。他们原来住的是楼房,吃的是大米、白面。刚到塞外时,睡的是地铺,吃的是高粱米加咸菜,生活是相当艰苦的。那时,党支部号召战士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树立革命的苦乐观。战士们听了点点头,但都用眼睛盯着连队干部。
大伙看到,张心三和连长刘树替住的是一间破库房,吃的是和战士一样的饭菜。后来,连队开始修建营房了。张心三和刘树替商量,赶在上冻前先把战士的住房修好。战士们住进了新屋,见指导员和连长还是住那间破库房。大伙议论开了,提出让连长、指导员住新屋,张心三却说:“全连同志在这里艰苦创业,保卫祖国,我们干部不从自己做起,咋行?!”
从此,战士的精神面貌同刚来时迥然不同了。来自北京的四班战士郑学连,原来想离开这个地方,现在却说:“咱们连有这么好的干部,好的指导员,再苦也痛快!”
有一天,新战士崔建国接到家里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父病,速回。”当时连队战备任务很紧,张心三便对他说:“你家里还有哥哥、弟弟,等忙过了这一阵子再回去好吗?”小崔同意了。可是没隔几天,小崔的叔叔来信埋怨说:“难道你们连队干部就没有父母?要是他们自己的亲人病了,怎么办?”张心三看着信,沉默了好一会才对小崔说:“不错,谁都有自己的亲人,可是,小崔你想过没有,我们当兵是为了谁,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吗?”
小崔站在指导员面前,不禁想起指导员的一件件往事。指导员在他的父亲去世时,他没有停止紧张的训练;小儿子不幸淹死了,他照样干在工地;现在,他的老母亲也病在家里,而他却把一张经过上级批准的探亲假条悄悄地锁在抽屉里……。小崔越想越受感动。他从指导员身上看到和学到的,是一个党的干部从自身做起,发扬党的传统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
今年春天,党的五中全会公报传到塞北高原,张心三的名字也在部队里传开了。团党委领导同志一齐来到张心三所在连队,倾听战士们讲述这位优秀干部的事迹,师党委给张心三记了二等功,军党委号召各级党的干部向他学习。一位红军老战士激动地说:“一个党的干部得到那么多人真心实意地拥护,这可不简单啊!要是千千万万个干部、党员,都象他这样,我们部队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间的威信不就会更高了么!”
新华社通讯员 曹远 徐友金
新华社记者 叶旭林 凌志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