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一切景语皆情语”——读王蒙的短篇小说《春之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2
第5版()
专栏: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读王蒙的短篇小说《春之声》
周姬昌
历来的文艺家都十分重视情景交融的创作艺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就曾记录了诗家梅圣俞的谈话,说好诗家“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和情的统一,在文艺作品中被要求得如此浑然一体,这其实仍然指的是必须以情为主。从情出景,才能由景生情。所以,清人王夫之虽认为情景必须“妙合无垠”,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话不假,诗歌艺术如此,小说散文更不例外。
近读王蒙同志的新作《春之声》(载一九八○年第五期《人民文学》),感到他在这方面做了新的探索。作品不长,却有情景交融、相得益彰之妙处。全文写景很多,但又能处处出情。王蒙同志本来是以写人物见长的,而这篇小说所着意刻画的却仅有一个人物,而且完全藏纳在大量的写景状物的言词之中。人物的活动,更多的只是视觉和思维的活动,无不从其特定环境的景物映衬中,逐步得到展现,读者可以慢慢咀嚼,细细体味,即可从景物描写的交替变换中,洞察到人物心灵深处的奥秘。
作品的情节很简单。岳之峰,一位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出国考察三个月才回来,就接到他父亲的信,他决定回一趟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他搭乘从X城开往N地的火车出发了,于是,其沿途见闻,也就成了小说的整个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客旅见闻很平常。但是,作者正是攫取了这些极为“平常的事”,通过精妙的艺术构思和渲染,使之产生了深邃的社会意义,这是很不容易的。小说从头至尾,都是情从景出,景由情生。
从车身“咣地一声”开始,人物就进入了思维活动的状态。火车行进时使旅客产生了摇摆的感觉。这种感觉使岳之峰回忆起童年和故乡的情景,因而又联想到过去回家呆了四天,却检讨了二十二年的那些荒漠的岁月。这是深沉的历史回顾。车轮撞击铁轨发生的噪音,却给人物带来了“鼓舞和希望”,由此而联结到人们所要久久“寻找的生活”,“谢天谢地,现在全国人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年了。再不会用‘革命化’的名义取消春节了。”从“象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似的“闷罐子车”中乘客拥挤的情景,联结到“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工厂的装配线”和具有一百三十年历史的“西门子公司规模巨大”,进而使人物产生了“赶上!赶上!不管有多么艰难”的想法。从车厢里散发出来的烟叶辣味和南瓜甜香以及“方言的浓度”中,联结到“花生、核桃、葵花籽、柿饼、醉枣、绿豆糕”等等土特产的“变戏法”,“向左指上两指,这些东西就全没了”,道出了“左”的干扰和破坏的可怕和可恶。从火车靠站时的“黑压压的人头”,联结到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新风的树立:“服务公司倾全力到车站前露天售货,为了买两个烧饼也要挤出一身汗”;火车票一块二,只收六角;“春节期间,客运拥挤,我们的票车去支援长途”等等。从车厢中的“立锥之地”,联结到春节期间好象全国“有一半人”要坐火车,进而联结到旧社会“穷人靠两只脚”,因而使人物产生了从历史到现实,又从现实到理想境界的由衷之感。从“那个抱小孩的妇女”手中的录音机里播送出来的外国歌曲和那妇女学习外语的情景中,联结到西北高原的故乡和那逝去了的遥远的北平,因而想起了青年时代的青春的活力,进而用感激的目光,看着那正在成长中的一代新人,为了祖国的四化,刻苦学习外语,勇于奔向远方。从那火车头是“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的绿而显蓝的彩色中,富有深长意味地联结到我们整个时代在奔驰向前。直到他下车后,“走在了坑坑洼洼的故乡土地上”,还转过头,“想再多看一眼那一节装有小鸟、五月、烟草花和约翰·斯特劳斯的神妙的春之声的临时代用的闷罐子车”。最后还是从那好象“从来还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歌”的歌声中,联结到“如今每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出现转机,都是有趣的,有希望的和永远不应该忘怀的”。人物所耳闻目击的,所有的一切,所有的联结,都归拢到一条鲜明的主题线上:这种“转机”,正是“春天的旋律,生活的密码,这是非常珍贵的。”
作品中所有这些联结和联想,都显得十分自然而又合情合理。好象作者是一位摄影师,他是在给生活拍照,没有粉饰,没有虚构,这是艺术的真实性所在。但是,作者又不是摄影师,又好象是一位具有政治家风度的新闻记者,他是在给生活作实地采访,没有夸大,没有缩小,这正是忠于现实的表现。但是,作者又不是新闻记者,他毕竟还是一位作家。他是在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给我们的可爱的祖国和纯朴的人民,作着精心的艺术描绘。请看吧,这可真是一列具有中国式特点的时代列车呀!它古老而又显得庄严,尽管外表破烂寒伧,一眼就看到它来自“一穷二白”。但是,“火车头是蛮好的”,是“瓦特时代毕竟没有”的“崭新”的内燃机车。何况,车中的乘客,不怕拥挤,团结一致,亲密无间,谈笑风生,热爱生活而又不忘警惕,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这样壮健的而又甘于吃苦的人们,虽然乘坐的还是“临时代用的闷罐子车”,但在这“崭新”的火车头带动下,一定能够如期地、欢快地、胜利地到达目的地。车中播送出来的歌曲,虽然是外国的,却又的的确确使我们听到了中国人勇于赶超外国、有志实现四化的美妙的弦外之音,这才是真正的“春之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景是实地环境的描写,情是真挚感情的抒发。但是,此景此情,却又含意极其辽阔、深远,使读者产生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感,联想到当今客旅的“艰辛”,正是为了四化,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因而由衷地感到了,此处之情,较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来,就很难同日而语了。《春之声》弹出了时代的音响,其中饱和着作者显示的艺术魅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