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举贤纳才与嫉贤妒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3
第3版()
专栏:杂谈

举贤纳才与嫉贤妒能
曲志敏
《人民日报》社论《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提醒和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做一个爱护人才的领导者,切不要做嫉妒人才、败坏人才的领导者。”
四化在呼喊人才,国家和民族在呼喊人才。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至今还存在着浪费、埋没以至压制人才的严重现象。某些领导人生怕有真才实学或“才超于己”的人得到合理的安排使用,进入领导班子,会使自己相形见绌,因而不惜处处阻挠、防范,想方设法贬低、压抑、打击在工作、业务、技术上卓有成绩的人,蓄意不让他们冒尖,企图维持“此处无大树,蒿草便为尊”的局面。当立志改革、有献身精神的同志对此不愿屈从,提出异议,要求人尽其才时,竟至遭到责难,被斥为“骄傲自大”,“目无领导”,“有个人野心”,等等。少数领导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和思想境界,同当今的时代精神是多么格格不入呵!
嫉妒这“怪物”,并不是新东西,它是私有制的产物。嫉贤妒能者,自古有之。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很嫉妒他的同学孙膑的才能。当魏王要重用孙膑时,庞涓竟诬陷孙膑私通齐国,设计借魏王之刀,砍掉了孙膑的膝盖骨。庞涓这种嫉才如仇的思想和手段,实在是可鄙可憎。另一方面,我国历史上也不乏选贤举能,奖掖后进的志士仁人,其中也有开始不识英才,后来省悟、转变的君王。据《尚书》载,春秋时,秦穆公听信了?子的意见,派孟明视等三员大将率大军远道偷袭郑国。出师时,大臣蹇叔竭力劝阻,但穆公利令智昏,不听劝阻,结果,秦军惨败而归。战事的失利,使穆公幡然醒悟,认识到只有广募贤才,起用具备“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品德的大臣,弃置不用胸襟偏狭,见“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的庸才,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几千年前的封建帝王尚且如此痛感妒贤嫉能之可鄙,举贤用能之重要,今天我们肩负四化大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更应懂得这一点了。
我们各级领导一定要有容人纳才的宽宏度量,胸怀全局,真心实意地把才超于己者推荐到重要岗位上去,让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干部、知识分子真正能施展雄才大略,为党所使,为国所用;同时自己也要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变外行为内行,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栋梁之才。应该看到,嫉贤妒能这种小生产的自私、狭隘、落后意识所形成的习惯势力,至今在党员、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阻碍人才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见贤思齐”的正确态度,坚决反对“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的不良倾向。这样,“有技”的人就会愈来愈多,愈来愈受到尊敬、重用,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就会愈来愈高,四化建设的步伐也就会随之加快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