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读曹操一个手令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3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读曹操一个手令有感
徐逊
《曹操集》有篇文章《为徐宣议陈矫下令》,读后颇有启发。全文不到四十个字,引如下:
“丧乱已来,风教凋薄,
谤议之言,难用褒贬。自建安
五年已前,一切勿论,其以断
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
陈矫、徐宣都是广陵人,同时任本郡主簿,又都为广陵太守陈登赏识。两人齐名而彼此不睦。后来两人都调到曹操部下工作。陈矫原来姓刘,因过继给舅舅当儿子而改姓,长大后又娶刘氏本族之女为妻。这是违反当时封建道德规范的。徐宣抓住这一点不放,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中,以“本族不婚”为理由诋毁、排挤陈矫。曹操爱惜陈矫的才华,也为了制止部将之间矛盾的发展,特地写了这个命令。这个手令,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很有些“向前看”的精神的。
曹操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一大半,能够维持相当长时期的社会安定,为中国的重新统一奠定基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能够妥善处理当时社会动乱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说,能够比较妥善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他为徐宣议陈矫下的手令,就是一个例子。在曹操的一些关于举荐贤才的手令中,也贯串着这种思想。他不要求全才,不怕有“偏短”,既往“一切勿论”。陈矫和徐宣后来都在曹操统一中原的事业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建立了功勋。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封建主曹操,出于本阶级的利益,都晓得如何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以改造世界、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共产党人,无论如何应该比曹操高明!我们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比曹操当时遇到的问题复杂得多。徐宣抓住陈矫的,不过是条“本族通婚”的小辫子。我们的一些干部在十年浩劫中受到的伤害要深得多,甚至弄得本人致残,或者亲人致死。怎样处理这类历史遗留问题呢?中央的方针是明确的: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严,还有一系列的具体政策规定。这是非常高明的方针。正因为这样,大乱甫定,我们国家就出现了勃勃的生机。
然而,确实也有一些同志,对中央的这个方针,不是很理解的。他们总觉得大账要算,细账也要算。特别是一些受害者的家属,更是念念不忘于严惩凶手。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蒙冤受屈多年,有的人被整死了,值得同情,但是细算严惩的要求却难以照办。因为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群众性的问题。十年浩劫中,伤了一大批人,其中很多给整死了,受到株连的就更多了。有的人,既整错过人、又被人错整过,这笔账根本算不清。这是个群众性的历史悲剧事件。处理这种事件,只能粗一点。
这几年全党坚决贯彻中央提出的向前看的方针,是深得人心的。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算细账,都要严加处理,那就会把事情搞乱、搞糟。这不是不讲原则,大是大非一定要分清,冤假错案一定要平反,犯了错误一定要认账。也不是一概不追究法律责任。对那些行凶杀人的刑事犯罪分子;搞阶级报复的反坏分子;搞挟嫌报复,后果严重,不处理不足以平民愤的分子;一贯搞打砸抢,情节恶劣,屡教不改的分子,还是要依法惩办的。但这只是极少数。对由于思想认识问题而犯错误的人,只能以教育的方法解决。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最近讲:即使这样做,我们也得花二、三十年工夫才能愈合我们整个人民在十年浩劫中所造成的裂痕和伤痕。如果我们稍不谨慎,只能延长我们整个民族的巨大痛苦。这话说得多么中肯,多么透彻,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在这种群众性历史悲剧事件中犯错误的人,很多是青少年。处在当时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缺乏辨别能力,缺乏政治经验,他们也是上当受骗的受害者。我们应该谅解他们,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为四化立功补过。这些犯过错误的青年同志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是我们有些同志并不了解的。六月四日,《光明日报》以《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为题,发表了原河北省石家庄铁路子弟第一学校的学生王新燕给贾洪波老师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把我们原本纯洁的心灵熏染了。在十年浩劫中,我们在一顶顶红帽子底下,举起所谓‘革命’‘造反’的大棒,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抡过去。而当我醒悟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十年之久。近几年来,我的心一直被悔恨和痛苦折磨着。我曾两次从您的家门前经过,都没有勇气去看望您。记得我在您家门前久久徘徊,望着那熟悉的台阶和大门,好象又回到我的学生时代:在您那间不大的老式房子里,您那么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语法、讲作文,并鼓励我多写文章,长大了当个文学家……。您是多么慈祥、可亲啊!可是这一切,后来却变成了您的一条‘罪状’,而揭露者却是您辛勤指导过的学生——我。多么不可思议啊!您曾是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我又曾是您最关心和爱护的一个学生,但我却那么粗鲁地野蛮地对待了您,变成了使您最伤心的一个学生。想到这一切,我难过地流下了眼泪。我仿佛看到您那久经风霜的黑瘦的脸上皱纹更多了,灰白的头顶白发更多了,但我没有勇气去看您,我该对您说些什么呢?请求您的宽恕吗?不!我对您所做的事是对时代的犯罪,即使您原谅了我,我却永远不能原谅我自己。”
王新燕同志后来毅然放弃了原来的医疗专业,当了一名教师。他在信中说:“我要象您那样,把自己一生的光和热贡献给孩子们,这似乎使我的良心得到了一些安慰。”读了这样的来信,难道我们不应该伸出双臂去欢迎这些勇于改正错误的青年吗?对这样能够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青年,我们怎能下得了手去惩办他们呢?不,应该为青年一代的觉醒和进步而欢欣鼓舞,积极地引导他们继续前进。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从曹操妥善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取得成功的历史事实中,我们深信,坚决执行中央的方针,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必将加速我们前进的脚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