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在铁托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3
第7版()
专栏:

在铁托之后
赵水福 赵成鸣
飞机徐徐降落在贝尔格莱德机场。乘客开始整理行装,而我们此刻想的却是铁托之后南斯拉夫人民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我们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是在5月中旬到南斯拉夫访问的。当贝尔格莱德广播电台的伏迪里奇同志了解到我们这次来访的上述想法,毫不迟疑地说:“这个不难,你们只要到我国各地看一看,听一听,就会了解铁托之后还是铁托,因为在我们南斯拉夫,人人都是铁托!”接着,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5月4日下午,南斯拉夫著名的红星足球队和哈依都克足球队在滨海的斯普利特市举行比赛。场内场外气氛热烈……。突然,广播里传来最不幸的消息:铁托同志的心脏于15点05分停止跳动,顿时,运动员和五万多名观众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接着,他们中间发出了哭泣声。没过一分钟,没有任何人指挥,全场用深沉而坚毅的声调齐声唱道:铁托同志,我们向你宣誓:我们决不偏离你的道路。……
不久,为庆祝南斯拉夫青年节在贝尔格莱德人民军体育场举行的隆重集会上,我们亲耳听到十多万人齐声高唱这支歌曲。参加合唱的有南斯拉夫党政领导人,有来自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青年代表,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他们唱得那样认真,那样动情,就象站在铁托总统面前宣誓一样。
南斯拉夫人民对铁托事业的忠诚,不只限于表表决心。我们在南斯拉夫各地看到,人们的悲痛和决心已经变成广泛的实际行动,成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推动力量。
贝尔格莱德市“泽蒙钟表厂”的工人,在5月8日铁托葬礼那天,有的到现场参加悼念,有的守在电视机旁和敬爱的领袖告别,没能正常生产。但工人们主动提出在通常休息的星期六照常上班,将失去的时间补上。结果该厂各车间生产比平日超产10%到15%。我们到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爱兰农工联合企业”访问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可是全体农业工人都在紧张地劳动,并自愿将全部劳动所得献给铁托助学金基金会,用来资助工人和工人子女上学。人们告诉我们,南斯拉夫各地工矿企业的工人现在大多都是这么做的。在铁托精神鼓舞下,他们做出了出色的成绩。铁托1972年曾访问过离斯科普里不远的“德多沃纺织成衣厂”,总统不幸逝世的消息传来,厂里的工人极其悲痛。他们满含热泪,默默地加紧生产,结果各类产品产量直线上升。譬如5月8日,即总统葬礼那天,成衣原计划29,200件,结果完成了39,000件。
我们从成衣车间出来,碰到雅娜·诺维夫斯卡,她是针织品车间的优秀女工。铁托同志逝世以来,她和同志们一道,使针织品的产量几乎提高50%。现在,工厂共盟正要召开会议,给63名新党员颁发党证,雅娜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随同主人来到会场。这是个十分隆重的会议。据会上介绍,今年1月铁托同志病重以来,工人纷纷要求加入共盟,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做出了榜样。雅娜同志领到党证以后,我们请她谈谈感想。她说:“有什么好谈的呢,现在国家处在紧要时刻,我们加入共盟,就是要自觉挑重担,沿着铁托指引的道路前进!”
在克罗地亚共和国访问期间,我们来到了萨格勒布一个十分幽静的住宅区。这里居住着铁托的老战友巴夫莱·戈莱哥里奇。这位老战士1921年就担任过南共中央委员,今年88岁,早已退休了。可是据萨格勒布电台的同志介绍说,铁托同志逝世以来,他忍着巨大悲痛,到全国各地向工人、农民、青年学生报告铁托事迹,鼓励他们为祖国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不久才从外地回来。我们问巴夫莱·戈莱哥里奇同志哪来的这股子劲。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不喜欢我们。他们妄想铁托同志逝世以后南斯拉夫将被削弱,甚至变成一盘散沙。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吗?绝对不能。人们问我如此年迈,早已退休,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工作。这很简单,就是为了使国内外敌人的幻想破灭,就是为了使铁托同志领导我们开创的革命事业真正得到继承、发扬。我在祖国各地接触过许多人,他们同我一样,也是这样想的。”听到这些话,我们不禁想起在铁托墓前来自里耶卡的几位游击队老战士对我们说的话:“约瑟普·布罗兹逝世了,但铁托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有2,000万南斯拉夫人,就有2,000万个铁托!”(附图片)
几位老游击队员在铁托墓前对记者说:“有2,000万南斯拉夫人,就有2,000万个铁托!” 赵水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