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龚天惠的算盘和龚河大队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6
第2版()
专栏:湖北通讯

龚天惠的算盘和龚河大队的变化
今年跟一九七六年前比起来,湖北应城县红旗公社龚河大队目前的变化真大!以前:“龚河街,长又长,白菜、萝卜是主粮。”现在:“龚河街,长又长,人有粮食猪有糠。”四年前,有个名叫陈二元的社员,欠了队上五百块钱,把家搬走了。临走时他说:“咱这块穷地方,连蚂蚁都往外爬,不走不得活啊!”今年,他又把家搬回来了,红着脸说:“只怪我眼窝子太浅了!要是我不走,欠的债早就还了,新房子也住上了。”全队过去搬走了十八家,现在,已经有十五家搬回来了。
谈起这些变化,社员们都要夸大队党支部书记龚天惠:“他呀,脑子里有个小九九,连走路、说话都在打算盘。”的确,龚天惠说过:“要把生产领导好,算账是顶要紧的。算账应该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基本功。”
龚天惠原先是大队会计。他想:人们没心思种田,大部分劳力各奔前程,流浪四方做小工,大队怎么能不穷呢?一九七五年九月,他一当上党支部书记,就钻到各家说服动员:“你又不是光棍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你算算账:你一天能挣几块钱!你的老婆、孩子,又能顾上几个?”“庄稼人,耍龙耍虎,不如耍土!”……
一九七六年,外流的劳力陆续回来务农了。可是,大家挤在“九分田里闹革命”,“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下田比着磨洋工”。劳力多了还是荒了田。龚天惠脑子里的算盘开始拨拉了:大队二千二百五十二人,劳力一千零二十一个,每天折合全劳力八百三十七个,每年可投工三十三万个。大队的田只有二千零三十四亩,种植、管理、积肥、水利等等,每年只须二十二万个工。有十一万个工要白白浪费掉。这可真是在一根绳子上吊颈啊!必须给这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另找出路:集体搞工副业!
当时,大队年年吃供应粮,每人一年收入在六十块钱上下,欠国家的贷款就有四万多元。大队只有三个半死不活的作坊(篾器、木工、榨油),一共才有三十几个人干活。要钱没钱,要房没房,怎么办工副业呢?
龚天惠找大伙儿商量,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找到了门路——砖。于是,决定烧砖。发展工、副业要厂房,盖厂房要砖。烧砖能把黄土变成金,本钱用得少,见效来得快。大队有的是劳动力,先烧没有顶的箍子窑,全部用人力手工。头一窑烧了七万块砖。用三万块扩大篾器厂,卖了四万块扩大再生产,接着是第二窑、第三窑……篾器厂挣的钱又用来扩大木工厂、油坊。以后,大队买了搅土机、制砖机,建起了半机械化的罐子窑,真个是:猴子翻身连着滚。到今年,这个大队已经有猪场、林场、粮棉加工等十七项,从事工副业的已增加到三百多人,刚好占了全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前年,大队脱掉了“吃供应粮”的帽子,还清了所有的贷款。龚天惠看到,在生产的时候,许多人只顾产量、超定额,不顾成本、利润,“把豆腐盘成了肉价钱”。他想:这种败家子的作风只有用经济的办法才能改变。他又和干部们细细算账,定出成本核算,利润提成的许多办法。例如:农业按田亩定生产费用,按产值的百分之二十四计算成本是否超过。节余的生产费用全部分给社员。超过生产费用的就要减少社员分配。还定出各种企业不同的超利润标准,超过部分大队和社员各得一半。到去年,“人人节约、个个精打细算”的风气逐步形成,全大队面貌一新。
以前:编篾器的竹片挑好的、长的用,稍微差点的就两分钱一斤,卖给人家当柴火烧;现在:边角短料也成了宝,能用的尽量用上,实在太短的就做成筷子、刷子。以前:榨油光求快,一斤芝麻只出四两油;现在:能出四两八钱。以前:给庄稼施肥,光等着公家拿钱买化肥,粪在脚底下都懒得捡;现在:捡粪的人多起来了,堰塘一干,争着跳下去挖塘泥,每斤稻谷的成本已经由七分半钱降到三分八厘;以前:扫帚、农具、育秧用的塑料薄膜等等都是乱扔乱放,年年要买新的;现在:这些东西都有人好好保管,用了一年,还象新的。
去年,龚河大队总产值六十三万五千三百一十四元,比一九七六年翻了一番,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七点四。公共积累由十多万元增加到四十八万元,每人平均收入一百二十元。
今年二月,龚天惠被评为劳动模范,龚河大队被评为先进集体。发奖大会上,掌声阵阵,热气腾腾。龚天惠和大家一样的坐着,笑着,拍着手,可脑子里又打开了算盘:
大队的机器增多了。劈篾机提高工效四倍,压面机提高四倍,搅土机提高六倍,制砖机提高三倍多。有了加工厂,社员磨面、榨油不出村。有了机器和加工厂,大队一年多出了三万个工,辅助劳力也派上了用场。原先不出工的也出了工,冬天抱着火罐子晒日头的爹爹、婆婆也在找活干,一下又多出一万个工。今年,必须给这多出的四万个工找出路!
看来,龚天惠的算盘要一直打下去了。
本报记者 刘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