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为繁荣农村文化艺术说几句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6
第3版()
专栏:

为繁荣农村文化艺术说几句话
我们渭南地区有十三个集体所有制的县剧团,共有演职人员一千五百五十二人,平均年龄已五十岁。以地区秦腔一团来说,女演员十七人,平均年龄在三十二岁以上,看来人多,但演戏很难安排角色。特别严重的是,过去长期流传在我区的阿宫、碗碗、郿鄠(迷胡)、线腔和同州梆子等剧种,由于演出人员的编制问题解决不了,仍未得到恢复。
近年来,各县都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背粮学艺的方式,自办训练班。全区有九个县,共招收小演员四百二十七人,有四个县已培训四年以上,有两个县已培训二年以上,有些小演员已能独立演出,由于招收指标解决不了,他(她)们只好背粮从艺。有关部门规定,只准招吃商品粮的知青;而实际情况是,参加训练班的演员中,农村来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剧团是集体单位,无力解决年老演员的退职退休费问题,调动又难,只好长年留团,也影响剧团的新陈代谢。
在创作方面,机构无编制,人员无来源,大专院校基本不给分配,文化系统又无正式学校和训练班。几百万人的一个地区,创作人员无正式编制;一个数十万、甚至近百万人的县,只能成立一个五到七人的非正式创作组。
由于创作跟不上,在上演剧目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日渐减少。去年全区演出五千零三十二场,在一再强调下,现代剧仅演出了七十五场,占演出场次的百分之一点五。上演剧目六十二个,现代戏仅有五出,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作品。
图书馆也成问题。一个近六百万人口的地区没有一个图书馆。地区所在地的渭南县有三十多万册书,由于没有房屋,仅流通三万册,大部分书籍压在潮湿的房子里已有十多年,霉烂严重。全区十三个县,仅八个县有图书馆,但均无正式地址。
目前,国家财力、物力都有困难,提出过高要求不切实际;但在现有条件下,作些有益的改革,还是应该的和可能的。 陕西渭南地区文化局 李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