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贺龙骑马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7
第8版()
专栏:

贺龙骑马的故事
赵勇田
一天,到剧场看演出,舞台帷幕上幻灯光打出了这样的画面: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军人,骑着高头大马,手持军用望远镜,目光炯炯有神,昂首注视前方。原来,这就是话剧《贺龙前传》中贺龙同志的形象。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贺龙同志的英姿,不禁想起了贺龙同志骑马的故事。
马,战马,在长期的战争年代里,是贺老总的亲密伙伴之一。贺龙同志一生,有好多匹战马驮着他南征北战,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南昌,在湘鄂西,在遵义,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在延河之滨,在太行之巅,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有贺龙同志留下的足迹,到处有过他的战马在飞腾,在奔驰。
在艰苦的长征路上,一次部队到了乌江边,河对岸敌军重兵防守。红军先头部队正组织突击队泅渡,一匹枣红马驮着贺龙军长扬鞭飞马而来。虽然当时在河边骑马是危险的,但是,根据当地的地形,不骑马就不便于在渡口指挥战斗,所以贺龙同志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稳坐雕鞍,沿江急驰。枣红马似乎很懂人意,快而稳地沿江跑着。突然,有一块象房子大小的巨石,劈头盖顶地压了下来,眼看就要落在贺龙同志身上,那马四蹄腾空,象箭一样急飞几步,使贺老总穿过了危险区。事后,贺龙同志风趣地说:是这匹千里驹救了我。
翻大雪山的时候,雪山又高、又冷,空气稀薄,体弱有病者,如倒下去,就会丧生。因此,贺龙同志的马往返跑好几趟,驮着伤号病号过山,有的人在马背上趴着,有的人在马脖子上挂着,还有的人在马尾巴上揪着,使不少奄奄一息的同志渡过了高山雪峰上的生死线。红军战士们和这匹枣红马患难与共,是很有感情的。同志们夸奖地说:枣红马,个子大,白军见了都害怕;枣红马,听指挥,红军打仗不吃亏。贺龙同志常说:“我们爱马,马也爱我们;我们长征为革命,马驮着我们行军也是为革命。”
一九三八年冬天,冀中抗日根据地刚建立不久,贺龙、关向应同志率领八路军一二○师的千军万马活跃在敌后的平、津、保三角地带,锋芒初露,威震敌胆。大曹村战斗是一二○师到达冀中后的第一仗,旗开得胜;河间县齐会战斗,贺龙同志亲临前线,他和他的战马,虽然中了敌人施放的毒气,但他指挥若定,直到把日军一个大队完全消灭,他才撤离前线。
一二○师开赴冀中地区打了几个胜仗之后,在群众中,关于贺龙打仗、骑马的传说可多了,神话般的赞词,不胫而走。人们把龙当成吉祥的象征,什么“活龙”、“火龙”、“真龙”、“金龙”等等,到处流传。
战争年代和贺龙同志一起工作过的人都了解,他有一种特殊的爱好——骑马和谈马。他常说:“我生平就爱马。”他几十年驰骋疆场,戎马倥偬的战争生活中,乘骑过的不说话的“战友”中,就有大青马、枣红马、小种红马、小黄马、建昌马、甘肃马、蒙古马、日本马、宝马,还有“瞎马”,他甚至还骑过驴骡。
贺龙同志不仅善骑,而且善养。他说过:“我是赶骡马出身的,我十来岁就骑马呀!这爱护骡马,有一门学问。”他对骡马的草料、饮水、休息、走路、爬山、战术动作,都有一套保护方法。比如蹄掌就要钉好,不钉好,蹄子就要磨坏,直接影响战斗力。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一支运输部队的骡子经过他面前,他凭经验,从马蹄声中听出来有一匹牲口的蹄掌没钉好,就当面和蔼地批评了运输队长。运输队长伸出大拇指赞扬说:贺老总真不愧为善于识马的行家。
贺龙同志的一生,横刀策马,战功显赫。几十年革命战争的洗礼,使他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战斗作风,英勇顽强,能攻善守,不愧是一位德才兼优的统帅。
让贺龙同志骑马奔驰的身影,永远印在我们的心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