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应大力发展河蟹养殖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9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应大力发展河蟹养殖业
当前,随着人民对水产品需要的日益增多,在发展淡水养鱼的同时,应大力开展河蟹的养殖。
河蟹又称螃蟹、大闸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我国北自鸭绿江口、南至福建、两广的沿海各省,凡是通海的河川下游一带,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尤以长江流域最为著名。
河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国内外市场上的畅销产品,创汇率很高。每当秋高气爽,菊黄蟹肥之时,人们都想品尝一下那脍炙人口的蟹味。
但是,解放以来,河蟹日见稀少,原因何在?原来河蟹有着在淡水中成长、咸淡水交界处产卵、孵化的习性。每年秋风起时,雌蟹成群结队“自江顺流而归诸海”,到第二年春夏之交,又回游到江河入海口的附近产卵、孵化,经过五次脱壳而成蟹苗,然后顺着潮汛,涌入江湖生长。过去,江河上没有屏障时,它们可以深入腹地的小河、稻田;解放后,因为大搞农田建设,江河上竖起了一座座闸门,大量蟹苗被堵于“门”外,各地的河蟹产量也就急剧下降。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国劳动人民和水产科技工作者利用蟹苗脱水后仍能存活近百小时的习性,采取人工放养的办法,把捕捞到的蟹苗投放到河川湖泊等生产场所。素称“千湖之省”的湖北,1973年在牛山湖中投放蟹苗134斤,第二年仅社、队集体捕获的成蟹就有10万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78年在大西海子水库投放蟹苗30斤,去年秋天,附近农场的一些知识青年就捕捉到了不少成蟹,每只重三两至五两。从湖北、浙江、江西等省的初略统计来看,一般投放蟹苗一斤,第二年可收到成蟹800至1,000斤。
由于河蟹水陆两栖,行迹不受界域限制,投放蟹苗后,往往会出现“一家放养千家捕,投苗人家一场空”的结局,因此一些社、队不愿意放养。目前,有些地方采取了“国家放养社、队(社员)捕”的方针,效果很好。这种办法,从表面看,国家每年拿出一笔钱,增加了经济负担。其实这样做后,国家、集体、个人都受益。湖北省前年投放蟹苗5,400斤,国家投资35,000元左右。去年秋天,国营商业部门共收购到成蟹250万斤,其中提供出口的近200吨,结果社、队和社员共收益一百二十多万元,商业部门获利二十多万元,外贸部门换回外汇一百多万美元。实践证明,“国家投苗——社、队(社员)捕捞——国家收购”的方针,是发展河蟹养殖业的一个好办法。
养殖河蟹,不需任何设施,也不需饵料和管理,只需花一点蟹苗费和运输费。我国蟹苗资源丰富,仅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年产量就在10,000斤以上,多时达20,000多斤,如果采取灵活的政策,号召社队养河蟹,我国的河蟹养殖业就会有一个大发展。
新华社记者 孙洪祥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