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江淮流域的梅雨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9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江淮流域的梅雨天
六七月间,我国江淮流域,常有一段绵绵阴雨,间或滂沱大雨天气。这就是梅雨天。
梅雨的形成,主要由于这时北方的冷空气逐渐减弱北退,南方暖湿空气不断增强北进,两者在江淮流域交锋,势均力敌,相持不下,或互有进退,南北拉锯。因此在冷暖空气交绥地带出现了“雨区”。据近二十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一般从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期。这只是多年的气候平均状况,但每年梅雨开始的早晚、长短和雨量多寡,却差别很大。
梅雨来得最早,是1956年6月4日。这年,梅雨对江淮地区的小麦收获,带来严重困难。1959年,直至6月27日,梅雨才姗姗而来,由于来的迟,造成了江淮等地干旱。
梅雨期最长的要算1954年,五十多天一直淅淅沥沥,还时有暴雨。由于雨大、河水上涨,武汉至南京沿江各地,出现特大洪峰,超过警戒水位有一百多天。而梅雨期最短的1971年,只有6天。由于雨期短,雨量少,这年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严重干旱,不少山塘、水库干涸,中小河断流,长江水位出现近百年来的最低纪录。还有个别年份,梅雨期间很少下雨,人们称为“空梅”或“干梅”。
可见梅雨的早晚、雨期的长短和雨量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地区的旱或涝,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影响。
今年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前期雨水丰沛,水库蓄水较多。自6月上旬到7月上旬又多连阴雨,因此这些地区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防汛工作。
我国气象科技工作者早在30年代,就对梅雨进行了专题研究。新中国建立后,各地气象台站逐步开展了梅雨的长期、中期天气趋势预报和梅雨期间短期的天气过程预报。
欧阳兴 晁淑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