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大家都来关心首都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11
第1版()
专栏:

大家都来关心首都建设
本报评论员
中国人民伟大的首都北京,应该建设成什么样子?中央书记处最近提出的四项建议,为首都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大家都要为早日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实现中央四项建议,态度应该鲜明,行动应当果断。
怎样理解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首都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搞成经济中心才算现代化?中央四项建议提出已经两个多月了,北京广大干部和群众热烈响应、努力贯彻;但是有些同志,特别是有的领导同志在认识上和执行上都不那么坚决,他们的注意力、工作重心仍然放在工业上,津津乐道于要使工业产品、技术经济指标等等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抓经济,抓生产,本来无可厚非,但以中央四项建议来对照,首先要抓的应该是在社会治安、社会秩序、道德风尚上具有第一流水平;在环境的优美、清洁上具有第一流水平;在文化科学技术上具有第一流水平;与此同时,要使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安定方便。也就是说,要使首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而不宜再搞成经济中心。这就必须在认识上来个转变,工作重心上来个转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书记处的四项建议。
首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同整个城市建设应当怎样摆好关系,这是要由首都人民、全国人民群策群力妥善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综观世界,当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首都是重工业基地。有的国家走过弯路,后来下决心改了。目前首都重工业的比重,已超过老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重工业的比重大了,就给首都的环境、用地、用水、用煤、交通运输、生活供应、住房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重工业搞多了,也必然挤掉其他方面的建设。首都重工业的比重必须逐步加以调整;无论如何,应当坚决地、严格地控制它的发展。
有的同志不好说四项建议不重要,但总是不同意把发展重工业当次要的,总觉得不抓重工业“不过瘾”。这样怎能下得了坚定实现中央建议的决心呢?有人不顾北京的特点和客观条件,不切实际地总要把北京建设成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工业基地。有人认为不发展重工业,发展轻工业就是搞无米之炊,不多盖点工厂,就业人员就无法安置。其实,在北京发展重工业,何尝是有米之炊?明明能源不足,却硬要建设钢铁基地或是什么基地;明明水源不足,却硬要建设那些用水量很大的工业项目。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经济建设完全没有必要自成体系,自给自足,而应当围绕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要来进行,有选择地发展那些用水少、耗能低、运输量小、没有或者很少污染的轻纺、食品、特艺、印刷等工业,重点则是搞好市政建设、外事工程建设、住宅建设、城市公用事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郊区则应建成首都的副食品基地,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首都建设的门路宽广得很,要做的事多得很,何尝只是多办工厂才能安置就业人员?所以,不宜再迷恋什么首都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数得着、工业门类和产品在全国举足轻重了,而应该是下大决心,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按照中央建议、迅速改变首都面貌的时候了。
“已经上马了,下不为例吧!”有的同志用这样的话作托词,对四项建议采取消极态度。不错,清理首都建设项目,对已经动工的和尚未动工的是要有所区别,但对一些明显的违章作业,明显的威胁、破坏广大居民生活用水,明显的污染环境和布局不合理的项目,就要坚决刹车。这种项目早清理早主动,早清理少损失。有些同志由于已经花了不少心血,国家也花了投资,对工程下马、缓建,在感情上有点接受不了,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感情终究不能代替政策。我们不能只在道理上赞成,而一旦具体到自己主管的工程上,就认为可以例外。例外一多,哪一个萝卜也就离不开那个坑了。那样办,怎能迈开大步前进呢?首都的面貌哪年哪月才能改观呢?还有一些建设项目,单纯从一个、两个来看似乎有它的道理,但从整个布局和长远来看又很不合理,这就需要权衡利弊得失,早作决断。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着眼,从实际出发,该“割爱”的就要舍得“割爱”,该收缩的就要下决心早作收缩。
进城之初,本报于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七日发表社论:《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当时提出这个问题,是针对旧北平等一些城市生产能力很低,而又聚居着大批寄生者的状况而说的。“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的号召,对刚解放城市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清理旧社会废墟,对安定社会秩序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曾经起过它的历史作用。但是,作为城市的长期建设方针来讲,特别是从首都三十年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来看,这个提法应该按照新情况重新认识,肯定它的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要指出它的片面性。我国幅员辽阔,条件各异,差别甚大。各地区各城市都应当按照各自的条件和特点,建设成为不同类型的地区或城市。在这个问题上切忌一刀切。不问各个城市的历史、特点和任务,统统都要搞成“生产城市”,这就不利于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特别象北京这个城市,举世瞩目,文物荟萃,山水壮丽,片面地强调搞成“生产城市”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城市,就更为不当了。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一定要按照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愿望与首都的实际和特点来建设,来发展。我们希望北京人民、全国人民都来为首都建设献计献策。我们相信,只要认识统一,行动统一,在不远的将来,就一定能把北京建设成为优美、清洁、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