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喀布尔的内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11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喀布尔的内讧
归通昌
种种迹象表明,由苏联一手扶植的阿富汗卡尔迈勒政权内讧日益加剧。这个政权内部对立的两派,即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的人民派和旗帜派之间争权夺利的争斗已发展到公开的流血冲突。
据报道,由于该党两派的相互倾轧和残杀,喀布尔已成了“被恐惧吓呆了的城市”,甚至政府机关也成了两派“公开冲突的场所”。最近,两派发生了多次火并,平均每天发生十起基层党员遭到暗杀的事件。在上月的一周内,就有七十多名官员被打死。
喀布尔政权内部两派之间的冲突和倾轧不是偶然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于1965年1月,其前身是“人民党”。1967年,塔拉基同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因争权而分裂。卡尔迈勒拉出队伍组成“旗帜派”,而塔拉基一派称为“人民派”。1977年七、八月间,两派为了对付前总统达乌德在政府和军队中清洗亲苏分子的措施,在苏联的撮合下,又联合起来。1978年4月,人民民主党在苏联支持下夺取政权。两派的矛盾又进一步发展。1978年7月,旗帜派以“不同意”塔拉基当党的总书记,“不同意”党代会的“原则性决定和决议”,“耍阴谋”和“用政治喧嚣来削弱”“革命运动”等罪名遭到清洗。塔拉基清除了以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副总理卡尔迈勒为首的旗帜派,把卡尔迈勒、内政部长努尔·艾哈迈德·努尔、广播电视部长希塔等旗帜派的领导人,派出国去当大使。至此,在人民派同旗帜派的权力较量中,人民派取得了暂时胜利。
然而,事情并非到此结束。在塔拉基政权中,阿明的地位不断上升,并以“强硬派”和“铁腕人物”著称。他执掌大权,对党、政、军、学校、医院进行了“无数次的清洗”,加强了他自己的地位,但却“严重地缩小了政府得到拥护的基础”,致使苏联人觉得他“共产主义色彩太浓太激进了”而“不喜欢他”。这就使阿明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干掉了塔拉基,自己取而代之。
然而,“苏联人本来是不愿意把塔拉基撤换的”。这样,一向以亲苏著称的旗帜派的卡尔迈勒,就成了克里姆林宫称心如意的人选了。于是克里姆林宫就一脚把阿明踢开,用坦克把卡尔迈勒扶植上台。
卡尔迈勒上台伊始,克里姆林宫为了稳定局势,巩固它在阿富汗的统治,授意卡尔迈勒组成了一个包括人民派人士参加的所谓“联合政府”。然而,这与其说是为了加强“团结”,倒不如说是为了装饰门面。因为,卡尔迈勒一直在提升他的旗帜派的亲信,并把他们安插到财政部、国防部和教育部等重要部门。
有一件事是很能说明他们之间的敌对情绪的。今年四月五日,旗帜派的喉舌《真正的四月革命报》的主编阿萨杜拉·基什特曼德在报上发表了文章和漫画丑化塔拉基和阿明,遭到了阿萨杜拉·萨尔瓦里为首的人民派的反对。人民派指责卡尔迈勒不该允许公开批评塔拉基和阿明。据报道,这件事的发生,是“人民民主党内部对立两派之间重新出现斗争的部分结果”。
另外,在苏联驻军阿富汗的问题上,人民派和旗帜派也存在着分歧,就在旗帜派内部也有矛盾。据报道,无论是人民派还是旗帜派都有一部分人对苏军无限期驻扎在阿富汗感到不安。
甚至连卡尔迈勒的助手阿里·基什特曼德也一直要求订出苏军撤走的时间表。据报道,由于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两派之间的关系恶化,人民派里有一些人已脱离了人民民主党,加入了阿富汗游击队。旗帜派也有一些党员撕掉了党证,以抗议卡尔迈勒政权对学生采取镇压措施。
面对卡尔迈勒政权这种分崩离析的局面,苏联当局惊恐万状。它一面调兵遣将,变本加厉地镇压阿富汗人民的反抗,一面又策划对人民派进行新的清洗和屠杀,以支撑卡尔迈勒政权。
据报道,最近苏联当局又解除了九十三名阿富汗高级官员的职务。然而,由于人民派在阿富汗军队和政府的一些部门里尚有较大势力,因而迄今由阿明亲自吸收入党的一些职业军官仍然不服从卡尔迈勒。据报道,最近驻在喀布尔周围的七支阿富汗陆军部队的指挥官,拒绝把指挥权移交给旗帜派的军官。
喀布尔政权内部,主要是人民民主党内对立两派的争斗是缓和不了的,而且随着阿富汗人民反抗苏联侵略者斗争的迅猛发展,两派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必将进一步加剧和激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