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为一代新人成长广开出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12
第4版()
专栏:

为一代新人成长广开出路
钟沛璋
一代新人在成长中
人们对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这代青年,有各种不同的分析和评论。有的说这是思考的一代。有的说这是受伤害的一代。有的甚至说这是垮掉的一代。有的则认为这是正在奋起的一代。有人看到一些青年戴着西方式样的太阳镜,有的还穿着喇叭裤,可能认为这代表着当代青年的思想倾向;看到报纸经常报道青年的犯罪问题,可能认为这是目前青年的主要问题。其实,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类型的青年。中国正处在一个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青年的表现更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如此,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主旋律。
这个主旋律,是从五年前的天安门事件中开始的。正当我国重新处于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时刻,青年们勇敢地挺身而出。他们通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用诗歌和白花这种特殊形式,愤怒地控诉了“四人帮”祸国殃民的封建专制主义罪行,表达了中国人民要实现四化的坚定意志。正是青年们的革命行动,宣告了“四人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覆灭。
这个主旋律,还表现在粉碎“四人帮”以后,青年们迅速冲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现代迷信和假社会主义的牢笼,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勇敢地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这还表现在,广大青年坚决唾弃“四人帮”强加给他们的“文盲加流氓”的模式,勤奋学习,向科学文化进军。
这还表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当祖国需要的时候,青年们告别亲人,勇敢地走上前线,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安全和荣誉,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
这还表现在生产战线上。几年来,各行各业的青年都开展了争当突击手的竞赛,成为生产上的中坚力量。他们和成、老年人一起,用自己的汗水灌溉了受十年动乱摧残的国民经济,使工农业生产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起来。
这还表现在,青年们在重振被林彪、“四人帮”破坏的道德运动中,也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在各个城市,都有成千成万到成百万的青少年走上街头,为群众做好事。助人为乐,讲礼貌,守纪律,逐步成为青年们所称颂的新风尚。
这个主旋律,就是对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同以往相比,这一代青年的确有很大的变化。林彪、“四人帮”曾经愚弄了千千万万青年(这一代青年的哥哥姐姐或他们自己)的政治热情,给他们心灵留下了很大的创伤。这一撮阴谋家、野心家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封建锁国政策,剥夺了许多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的权利,使他们尖锐地感到自己肩负的任务与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还处在重新调整时期,这使许多青年的升学、就业、婚姻、住房、文娱等切身问题,暂时还不能都得到妥善的解决。扩大与各国人民交往以后,又使广大青年扩大了见识,看到自己国家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种种的社会条件,就决定了这代青年比起以往的青年来,头脑复杂得多,成熟得多。他们具有这样一些鲜明的特点:
关心政治,渴望四化,但看重实际,不信空谈,厌恶老一套的空洞说教;
追求真理,好独立思考,凡事都爱想一想,问一个为什么,不轻信,不盲从;
对新鲜事物敏感,要求改革,不满足现状,憎恶文化专制主义、禁锢主义,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有日益增长的要求;
求知欲很强,渴望了解外部世界,愿意发展与各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
当然,这一代青年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弱点。比如,由于挫折和对阴暗面看得比较多,对未来信心不足;由于不大了解过去,缺乏新旧社会对比的感受,有时容易片面地否定现在,而又把握不住未来;由于缺乏良好的基础知识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思想上往往缺乏坚定性,有时甚至有些脆弱。但是,只要我们对这一代青年进行全面的符合实际的分析,就可看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少数的落后者,个别的败类总是会有的,但是一代青年却在成长,在前进。
什么是当前青年的主要问题
当前青年的主要问题,我认为是青年能源的开发问题,即如何把青年中蕴藏的巨大社会主义积极性,纳入四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进行四化建设,必须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实际出发。所谓人口多,主要就是青年多。我国解放后出生的人口有六亿。我国国民的平均年龄只26岁,是世界上人口构成最年轻的国家。由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我国人口的出生率都很高,预计到1990年前,每年都有二千万以上的人口进入青年期。例如去年,进入青年期的人数高达二千七百五十多万人。这样的高峰期,就自然带来升学、就业、婚育、住房等一系列问题。但是由于底子薄、十年动乱的破坏,也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某些政策的不适当,使青年的这些切身利益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同时,由于林彪、“四人帮”损害了青年的形象,败坏了青年的名声,至今社会上还有不少对青年的指责和非难。有的青年说:“老干部受迫害成了光荣历史,青年受毒害成了洗不尽的污泥。文化大革命的苦果都由我们青年来尝了。”现在出现了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是国民平均年龄年轻化,另一方面是各级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老年化;一方面是青年就业门路困难,另一方面却有大批退休工人拿补差工资重新就业;一方面花甲老人在舞台上扮演二八佳人,另一方面青年演员却缺少登台演出的机会;一方面许多刊物在竞争发表名家的稿子,另一方面许多青年作品却登不出去,等等。问题还突出地表现在高中毕业生身上。大家都把眼睛盯在高考上,把升上高等院校看成是自己的唯一出路,从家长到学校都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却只有百分之几,不少考不上大学的青年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出路不明而陷于苦闷、彷徨。当有的青年还看不清自己的前途的时候,他们又怎么会感到社会主义可爱而不产生一些混乱思想呢?当有的青年感到社会对自己不公平时,产生了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这是并不奇怪的。
因此,究竟怎样来对待我国巨大的青年能源,是当作财富,还是看成包袱、累赘,这是四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现在较普遍的情况是对青年的消极面看得多,积极面看得少;防范多,疏导少;治标多,治本少。毛泽东同志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这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成就,很大程度就决定于年轻一代具有多大的创造力。为了调动青年的一切积极因素,当前对青年的政策必须进行调整。要使青年人人都有机会,经过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才,人人都有机会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对青年的培养教育,有利于青年能源的开发,有利于青年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调动。当青年们看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美好的前景在召唤着他们去创造,青年们为社会主义中国前途而奋斗的高涨热情就必然会出现。
开发青年能源广开青年出路
当前,迫切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为青年广开出路:
一是广开学路。
要开发青年能源,首先就要把青年培养成才。当前,我们习惯于重物轻人,对引进设备想得较多,对培养人想得较少。比如,研究日本经济时只注意对比物的因素,而忽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靠教育积累。日本在全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有三十年,现在每万人中有202个大学生。我国目前还有成亿文盲,每一万人中还不到10个大学生,甚至比印度、埃及这些发展中国家也差得许多。资产阶级懂得“开发智力资源”,懂得“今天的教育就是十年后的工业”,我们无产阶级政治家不是应该有更大的远见吗?最近党中央书记处讨论,要在八十年代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一个大发展。这一英明决策,反映了全国人民和广大青年的最迫切愿望。目前我国教育投资少,与国民经济不成比例。而有限的教育投资,也远远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益。为什么我们不能采取多办走读、开放性大学、业余大学、函授大学、电视大学等多种方式,使我国大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呢?中学教育也存在巨大的浪费,百分之九十几的高中毕业生,既不能升学,又缺乏就业的必要技能,还要重新学习。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除了要办好重点的普通高中外,要大力发展半工半读、半农半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中等学校,使青年有广泛的学习机会,各有所奔,各成其才。
还要大力发展职工业余教育和农村的文化技术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把所有的工农青年组织起来,补习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新技术。要把学习和晋级考核联系起来,使青年对自己都有规划要求。西欧一些国家,青年要经过考试,取得绿色证书才有资格当农民。我们有些公社,对参加学习的农村青年,经过考核,颁发不同等级的技术职称,确定不同等级的工分,青年很满意,感到“眼前有甜头,长远有奔头”。
二是广开才路。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个人发展在我国是历来被忽视的。特别是年轻人的个人发展,还被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牢牢束缚住,更得不到重视。解放之后,我们往往片面地把搞统一看成就是社会主义的,把搞自由看成就是资本主义的。统一模式、统一招考、统一分配、统一行动等等,几乎成为人们习惯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相信这才是货真价实的社会主义。连续许多年对所谓“白专道路”、成名成家思想的批判,以及“驯服工具论”思想的宣传,使一些青年人甚至不敢谈个人的理想。于是小生产的平均主义的狭隘、落后意识,长期地统治着社会舆论。干好干赖一个样。勤奋学习不是受到鼓励,却遭到歧视。个人才能上的出人头地,不是被妒忌,就是被压抑甚至受到打击。现在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代人才的成长广开出路的时候了。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鼓励青年立志成才,为新人才涌现鸣锣开道。例如:
订立各种奖励制度鼓励青年的发明创造和创作,设立奖学金制度支持有才能的青年进行深造;
举办青年创作会议、青年理论讨论会、青年文艺会演和各种科技、文体等比赛,为青年提供表现自己才能和见解的广泛机会。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年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国际比赛和活动;
改革招工制度,改变目前“乱点鸳鸯谱”、“拉郎配”式的统一分配做法,实行公开招考、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招工办法;
建立推荐人才的专门机构,改变用非所学、学无所用、积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允许合理的工作调动,允许毛遂自荐,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改革大学毕业考试制度,允许包括自学在内的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的青年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就发给毕业证书,与大专毕业生同样待遇,同样使用。
破除论资排辈的旧习,提倡知人善用的伯乐精神,对有才能的青年要敢于使用,敢于提拔。发现人才者有奖,压制人才者受罚。
三是广开就业门路。
这个问题现在已引起较普遍的重视,但是要认真解决好,还必须作巨大的努力。重要的是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当地生产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需要,确定青年就业的方向,举办各种职业学校和技术培训班,把所有待业青年都组织起来学习,使他们在技能上、思想上都有准备地走上劳动岗位。办好劳动服务公司,使它能担负起上述的任务,为各需要用人单位输送经过培训的劳动者。同时要发展包括个体劳动在内的多种成份的经济,为青年自找门路提供方便。
四是广开文体之路。
文化体育活动,可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于落后的封建意识,青少年的这方面重要切身利益,也常常被忽视。有的单位领导一听说青年要搞体育活动,就说:“有这份精力,还不如去搞义务劳动。”一听说青年要组织正当的舞会,更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了。社会上也缺少文体活动场所。象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竟至今没有一个青年宫;一个少年宫还没有恢复到五十年代的规模。天津的少年儿童,六年才能轮到进一次少年宫。这样,青少年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却无处活动,有大量的剩余精力却无处施展。无事就容易生非,一些不良的旧习俗就会趁虚而入,社会上的坏分子就会利用吃喝玩乐来腐蚀青少年。因此应该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大力推广武汉市依靠各方面力量为青少年广设文体活动阵地的经验,要列入建设规划,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五是广开人生之路。
十年动乱,使许多青年感到原有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破灭了,而新的观念却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青年就感到缺少精神支柱,而处于彷徨、苦闷的状态。应该看到,这对麻木、僵化是一个历史的进步。重要的是要帮助青年完成否定之否定的跃进。列宁说:“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锻炼严整的革命人生观。”要医好青年心灵上的创伤,首先要从锻炼革命人生观做起。这是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有了严整的革命人生观,青年们也就不难找到正确的政治观,就能象海燕那样不畏暴风雨,敢于搏击长空,奔向伟大目标。
造就一代新人,需要我们全党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根据我国的实践和许多国家在政府中都设有青年事务部的经验,很有必要在国务院下建立全国青少年教育保护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和协调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统筹解决待业青年的培训和就业问题,开展对青少年问题的科学研究,制定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政策和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